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3-09-05 15:20:52

「夜經濟」非得擺地攤?

分享:

不諱言,擺地攤屬低增值經濟發展軌道,除了可以給社會帶來一定的煙火氣以外,倘若算上特區政府需要額外付出的資源,如規劃場地、資助店鋪夜間營業、街道環境衛生維護、治安維護等,再加埋人工高、人手短缺的本港市場客觀事實,最後是盈是虧還真要打個問號。難道為了售賣單價十蚊、幾十蚊的嘢,付出上百蚊乃至幾百蚊的成本?

 更何況,長期來看,如果香港提振夜經濟主要靠地攤、賣廉價商品等傳統形式,亦難以形成規模經濟,那又如何達至改善整個消費市場,還拉動GDP?

 早在1950、60年代,上環曾出現被譽為「平民夜總會」的上環新填地大笪地,成了普羅大眾念茲在茲的好地方。當時藝人鍾叮噹(原名鍾麗裳)就曾在上環大笪地賣唱國語歌和廣東歌,熱絡時賣唱攤檔時常被幾十至過百的觀眾包圍聽歌,令到年僅6歲的她,已有能力養活全家。而隨著電視節目、戲院等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以及1992年港英政府發展中區填海計劃,令上環大笪地逐漸退出香港歷史舞台。

 換言之,夜經濟表面上的暗淡不是短期經濟問題,而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正常路徑,包括歐美國家亦同樣面臨類似處境。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歐洲、美國為了提振GDP,在「夜經濟」上大做文章,紐約、倫敦、柏林等城市實施部分地鐵路線24小時運作,想白天、黑夜「賺到盡」。

 結果呢?根據英國「夜間行業聯會」(Night Time Industries Association, NTIA)統計,當地民眾夜間外出休閒活動(Out of Home Leisure at Night)消費占總體消費的比率,在2012年約7.8%;後來隨着政府在「夜經濟」發力,2015年一度突破8%,可是到了2018年又回到原點,2020年及2021年受疫情影響更跌至6%以下。顯然,基本可以得出「費力不討好」的結論。

 再看回亞洲,東京的夜晚同樣不及以往,日本獨立記者福澤喬近日指出,不少原本經營至凌晨的居酒屋紛紛提早關門,部分麥當勞快餐分店亦取消24小時營業。他留意到,這種「夜間失色」趨勢早在2011年已經開始,並非由疫情引發,只不過近年日益加劇。反觀香港,又何嘗不是如此趨勢呢?

Ad Block

 而香港最獨特之處在於「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形成,香港倘若看到市民北上的這股熱浪,就好似如坐針氈般慾趕忙效仿內地模式,不客觀看待本地癥結,在筆者看來屬實有點強行「內卷」的意思。事實上,香港如何拉低成本,港府再如何推出優惠政策刺激店鋪晚間營業,成本也低不過深圳、廣州,更低不過其它二、三線內地城市。假如短期展覽或攤檔售賣的貨品價格會較一般店鋪貨品的零售價更貴,那不是反向拉高了激活消費的難度?

 所以,「VISION」真係好緊要,建議港府不應「聽風就是雨」,夜經濟的模式真須好生考察一番,不能照搬套路。當然,夜經濟始終有市場,只是換了種方式存在,北上深圳吃喝玩樂是,上網、打機、睇直播、在社交軟體上交友傾計亦是。

Ad Block

 走出符合「一國兩制」的夜經濟

 筆者研究國際上發達地區的經驗,發現今時今日文創類產業需求強勁,譬如很多大城市都出現24小時營業的書店及咖啡室。

 今年5月,北京出現了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成都寬窄巷子同樣也存在24小時營業的書店;今年8月,誠品書店串聯台灣、香港、吉隆坡等亞洲24家書店,以全天24小時不打烊方式與民眾接觸。

 以此思路將視野拉寬,西九文化區、電影中心、音樂廳、文青咖啡店等文化場所,都可舉辦夜間特色活動,一能帶動周邊相關消費,二能為城市增添文化底蘊,更具「VISION」。

Ad Block

 另外,「十四五」規劃本就明確賦予了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中心的地位,應加大力度,持續辦好國際盛事、展覽、演唱會等,以帶來高增值消費旅客。同時,蘭桂坊東西交融文化特色突顯,「港味」酒吧文化獨樹一幟,且免稅港地位能提供低價美酒,值得大力推廣。其次,香港的冬季亦有不少節日慶典,和內地差異化顯著,夜經濟的探索空間頗大。

 以上,才是香港作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一關鍵橋樑角色該做的工作,即擔當「先鋒」和「試驗場」以探索最前沿的經濟模式。

Ad Block

  梁帆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