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04-12 06:00:00

一撞激起千重浪

分享:

八十年代,有一盛世建築。過程收地掘路,縱然影響交通,長痛不如短痛,放眼建立未來。四十年來,乘客滿載,兩鐵互通,貫穿香港。每日返工放學,鐵路自此成為香港人的主要脈搏……


戰後人口不斷增加,大型運輸概念必然上馬。初時設計雖然參考倫敦運輸鐵路,但隨著香港的地理環境,已建立出一套靈活變通系統。部分車站更因應支線的發展,而增加轉線以及接駁功能,大型商場以及屋苑亦隨著鐵路沿綫發展,更因此創造出新市鎮以及填海新區,有如早年的口號「建設香港未來」。
 

前瞻管理,世界認可
利便的鐵路釋放及賦予土地價值,將偏遠地區重新定義。鄰里關係拉近之餘,可預計的時間掌控,亦促進物流以致提高商業效率。快捷及舒適的生活旅程,亦叫生活質素有所提高。香港嘅九廣鐵路落成早於百多年前,不過現代化及電氣化工程,則於1978年開展至1983年完工。另一邊廂同期進行興建的地下鐵路,則於1979年通車,再到2007年兩鐵合併,翌年「2008年度鐵路大獎」中,更被評選為「亞太區最佳鐵路」,正代表著不論服務班次準確度、安全、以及車站設施,都達致世界水平。甚至多年來一直還比倫敦領先,國際品質管理標準ISO的引入,都見管理層的前瞻目光。甚至其為世界多個城市的鐵路項目,提供全方位顧問服務,理應深得市民稱讚。

無奈隨著機制加價,但服務質素每況愈下、列車故障影響仍未按機制即時對外通報、不會主動交代原因,導致乘客入閘後擠擁於月台。當系統遠超最初設計的飽和度,每月不斷增加的個人遊旅客,都叫列車以及系統加速老化,但每晚可進行維修的時間有限,甚至工程外判亦明顯影響質素。


工程醜聞,有違操守
加上近年的工程醜聞,興建新支線時對地區保育的流程和處理,反映著近年管理層的視野,和處理手法於市民所期望的有極大落差。又或是學生攜帶大型樂器與水貨客的處理,在變幻中的香港文化中,都被視為欠缺靈活。

承辦商擅自更改圖則以及施工步驟,甚至出現欺上瞞下,聲稱遺失仲要存檔文件,將昔日建立的安全標準不斷破壞,將重點轉移實物結構安全作為藉口,完全無視施工步驟,以及工人安全,絕對不是大型具歷史上市公司之專業操守。
 

稱心設計,帶動生活
其實多年來港鐵的廣告中,引用前線員工的心聲作為主軸,都是得到廣泛市民的共鳴和認同。不過近年興建及設計的新車站,與八十年代「過對面」的設計,相比之下月台及大堂之間又落又上,轉車步程往往需要3至5分鐘。與其強行增加列車之間的時間,倒不如趁著舊區重建之同時,路線及支線的設計同作檢視。不過相對興建洗手間及增加扶手電梯的速度,重建公司的公信力,才是首要處理的項目。

從近日雙層巴士及電車翻側、的士拒載、公共小巴超速以及Bumper擅自改裝,不論平日服務又或定期檢測都反映政府監管不力。四十多年前市民反對興建地鐵,是因為未有前瞻,但今時今日市民對政府的不滿是因為看見。誰又想到建設會沉降,列車會相撞。正所謂「一路帶動生活」,鐵路一直影響生活。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