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9-02 04:31:58
日報

一簽多行續擴大 打擊黑工不能手軟

分享:
一簽多行續擴大 打擊黑工不能手軟

一簽多行續擴大 打擊黑工不能手軟

本港正經歷經濟轉型,各行各業經營困難,加上近日本港失業率攀升,令人憂心。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於一簽多行恢復並擴大,來港的人多了,令黑工情況更趨嚴重,本地勞工可謂腹背受敵。

最近有業界反映,接獲不少有關黑工的投訴,是自去年底恢復一簽多行後明顯增加,並且涉及多個行業,包括裝修、洗碗、餐飲、零售、物流、按摩店等。最矚目的,要算是早前有網約車平台,被接連揭發司機疑是非法勞工,背後更有集團式操控,安排內地司機來港當黑工,甚至有市民發現,近日有不少職業車司機並不熟悉本地環境,懷疑是外勞。而陪月及攝影更是重災區,有些更公然在內地的社交平台招攬生意,情況已屬嚴重級數,黑工已經入侵各行各業。其實,只要細心想想,若一些工種的薪酬在兩地相差很遠,就極有機會成為黑工溫床,市民的體驗是最實在的。以往,香港的企業是將某些工種或生產程序搬回內地,以想節省成本,現在則反過來將內地工人搬到香港,合法的就是輸入外勞,非法的就是黑工。一簽多行只是提供了一個非常方便的途徑,讓內地人可以名正言順來港搵外快。

一簽多行措施本身是為了引來內地旅客,促進本地旅遊及零售餐飲等行業,政黨爭取擴大一簽多行至其他城市,可引來更多旅客,本應有利香港各行各業,但同時有機會令黑工問題惡化。不過,政府不能因此而「斬腳趾避沙蟲」,只有通過加強執法打擊,重罰違法者才可以改善情況。當局必須在情報收集,深入調查方面加強人手,多留意內地社交平台的動向,並要與內地相關部門合作,尤其是重點打擊集團式的黑工經營。

另一方面,一些不良僱主在政府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中鑽空子,有違政策原意,亦須當局正視。政府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推行了近兩年,本意是為了解決某些行業人力短缺問題,政策方向正確,但一些僱主涉嫌為了減低成本,在無合理理由下拒絕聘請合資格本地求職者,亦有僱主涉聘用外勞後解僱本地工人,無疑令計劃蒙上污點,加深勞資矛盾。

adblk6

新加坡經驗證明,適度輸入外勞,有助緩解結構性勞工短缺,對經濟發展有正面作用,尤其是香港未來需要建設北部都會區,對勞工需求很大。與其讓黑工無序地猖獗,不如將輸入外勞的計劃再優化,更精準的針對有需要的行業,有規範地輸入更多外勞,但嚴格設外勞比例上限,而其他行業就一律嚴厲執法,以保障本地勞工。相信政府在檢討輸入外勞政策時,亦會循這個方向考慮。畢竟,輸入外勞不單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當局必須加強宣傳及解說,令市民明白,在某些行業輸入外勞是有利香港整體發展,而對於個別受影響的本地勞工,則須提供適當的協助,與社會一同轉型,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