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4-09-19 06:00:00

人大難改變 抗命彰決心

分享:

「和平佔中」行動如箭在弦,建制政團卻在「佔中」前夕接連率團訪京,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率領的富豪團亦於周日啟程訪問北京,各界對「佔中」影響力有不同評估。建制政團重申人大常委會的政改決定不會改變;但「佔中」人士決心未被動搖,堅信藉公民抗命向中央顯示港人爭取真普選的決心。

 

堅持公民抗命 撼動人大決定

佔領中環前夕,一眾親北京陣營及政團大規模到北京面聖,向主子中央政府效忠。中央政府亦透過是次面聖活動向香港人傳達訊息,實質是試圖恫嚇香港人,指出人大的決定是不可撼動的,矛頭直接指向將會參與反抗運動的香港人。其次,張德江聲言對通過政改方案感到樂觀,目的是分化民主派的支持者,令焦點轉移到泛民主派內「捉鬼」,迴避真正政改爭議的禍端一黨專政的中央政府,粗暴地剝奪香港人真正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

adblk5

面對人大落閘,否定真普選,我們不能再對中央政府有任何賜予民主的幻想,不能再重複地說:「這是民主最黑暗的一天。」,而是必須顯示出清楚的抗爭意志,準備公民抗命,令中央知道香港現有的政治制度已達到不能管治的程度。

無可否認,香港政制發展進入一個前所未見的困局,在香港的政改第二階段諮詢將會展開,泛民主派亦只能被動地杯葛諮詢。若然我們依舊等待中共及特區政府預設的時間表走,我們只會繼續處於被動,群眾力量和決心亦會被進一步消耗。因此,由佔領中環爭取民主的歷史時刻,到泛民主派否決中央篩選方案起,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群眾力量,及時以佔領中環方式向中共展示香港人爭取普選的決心。

面對如此困局,我們不應感到失落,應該樂觀其成,香港的民主運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真正進入由下而上、不靠政治明星、全民爭取民主的時候。爭取民主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要有付出沉重代價的準備,民主不是靠貪圖安逸的既得利益者賜予,而是依靠在艱難險阻前不畏懼的群眾爭取的。在此,送給準備公民抗命的香港人,Neil Young一首歌《Hey Hey My My》中一句歌詞「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就算是燃燒殆盡,也不苟延殘喘向中共屈服。

社民連秘書長陳德章

adblk6

 

有得選,就有影響力!

香港反對派自2013年起意圖以違法的「佔領中環」不斷威脅中央政府制定符合他們意願的普選方案。換來了,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決定」)。「決定」定下的行政長官選舉的原則不能滿足反對派,但與港英時代的港督產生辦法比較,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普選肯定有史以來最大的進步。

反對人士聲稱繼續「佔領中環」,然而甚麼時候投下這一顆他們口中的「炸彈」,還不得而知。他們還在等待甚麼呢?「反佔中」簽名收集了150萬個市民簽名,說明市民反對以影響他人日常生活的「佔領中環」作為表達意見的手段。或許反對人士等待著「出錯」──中央政府「出錯」,或香港政府「出錯」,例如講錯話激起民憤、施政有錯失致市民不滿,等等,形成一種反政府的氛圍,令更多市民出來。

adblk7

建制派不同團體近期陸續訪問北京,獲國家領導人接見,聽取香港各方代表匯報香港事務和市民心聲,話題涉及香港的現況與發展,這是很正常的事。我們可以預期,香港的政制發展必然是一個話題。

就香港的政制發展,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已成定局,我相信絕不可能因某個領導人的意見,或某些反對人士而隨意更改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若有留意國家發展,現時的中央政府的決策機制講究依法治國,我們十分樂見!如果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可以隨意變更,豈不是回到反對人士所批評的「人治」?因而,國家領導人在接見建制派人士的時候,也只會不斷重申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類似的觀點大家在媒體上也看過聽過多遍。接受的,最終會接受;反對的,固然會反對,「佔領中環」要發生的始終會發生。

adblk8

500萬合資格登記選民的香港人能否在2017年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要看70位立法會議員的投票了!有得選,就有影響力,可影響行政長官候選人在施政時更貼近民意。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洪錦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