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1-11 04:31:57
日報

人工智能花樣多 實用倫理待探討

分享:
人工智能花樣多 實用倫理待探討

人工智能花樣多 實用倫理待探討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峰會2025」昨日在香港舉行,匯聚來自瑞士、德國、意大利、日本、南韓及中國內地等地的頂尖學者與產業領袖。這場由生產力促進局主辦的盛會,聚焦「具身智能 賦能產業新動能」,主要探討人工智能的產業應用方向。產業發展固然重要,但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角色,不應僅限於技術推廣與商業變現,更應善用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在人工智能的實用倫理學討論上扮演積極角色,將技術應用的「實然」層次,提升至價值判斷的「應然」層次,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奠定堅實的哲學基礎。

實用倫理學不同於抽象的道德哲學,而是具體探討人類在現實生活中面臨的價值選擇問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深入日常生活,相關的倫理爭議也日益迫切。例如OpenAI計劃推出成人版,甚至考慮納入涉及性與色情的收費內容,這就引發了重要疑問:這類內容的界線何在?如何有效保護未成年人?這些問題不僅涉及技術實現,更觸及社會價值觀的核心。可惜的是,這類深入討論在當前的人工智能熱潮中相對缺乏。

現實中的倫理困境已經出現。內地有公司推出兒童情感陪伴機械人,能夠識別用戶情緒、記錄互動偏好,甚至生成成長日報供家長查閱。日本養老院引入AI陪伴機械人「Dai-chan」,它能準確辨別語音、判斷長者的專注度,引導對話以緩解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焦慮。這些應用確實解決了實際需求,但也帶來了深層疑問:AI陪伴是否會導致使用者沉迷虛擬關係?過度依賴AI會否偏離真實的人際社交?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卻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深入討論。

adblk6

目前社會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大多集中在如何提升效率、創造應用價值。晶片運算力、程式算法、人形機器人的靈活度,都成討論焦點。內地民企在這些方面確實表現出色,例如小鵬機器人因動作過於逼真,引發是否真人扮演的質疑,甚至影響股價,最終需要展示內部機件以平息疑慮。這種技術追求固然重要,但人工智能的實用倫理學才是未來科技健康發展的基礎。缺乏倫理考量的技術進步,很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社會後果。

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成立AI效能提升組,提出三項工作方向:統籌政府部門應用AI技術、研究重組工作流程、推動部門進行科技革新。這些都是「實然」層面的技術應用,目標明確且務實。然而香港完全有條件更進一步,將人工智能討論提升到「應然」的倫理探討層次。我們擁有中英雙語環境、國際化視野、高水平的大學研究能力、內地民企技術範例,這些都是開展深度倫理討論的優勢。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速度已超越倫理規範的建立。從性愛機器人引發的社會爭議,到陪伴機械人對人際關係的潛在影響,這些都不再是遙遠的科幻情節,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香港作為連繫中國與世界的橋樑,應該積極搭建人工智能倫理討論的國際平台,匯聚東西方智慧,為這項顛覆性技術的健康發展提供哲學基礎。只有在技術發展的同時,深入探討其對人類價值觀、社會結構的影響,我們才能真正駕馭人工智能,讓它成為促進人類福祉的力量,而非帶來未知風險的潘多拉盒子。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