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4-20 06:00:00

以手表我心

分享:

「大家好,我是譚啟聰,一位深度聽障的聾人學生,現時在一間有手語支援的主流小學讀四年級。」上個月10歲的聽障男孩譚啟聰到立法會,以他鏗鏘有力的手語在兒童權利小組委員會會議上,發表他對政府和社會對聾人支援的問題,令全香港人看到,聾人也有能力參與社會討論,也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

啟聰在立法會發表的一番肺腑之言,源自於他看到不少聾人都從事一些清潔工之類的低技術和低收入工作。啟聰認為聾人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為甚麼事與願違?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機會,上不到大學。他認為大眾須明白,即使聾人使用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等,都不能完全解決聽力問題。以他個人為例,啟聰一出生便被發現聽力有嚴重障礙,嘗試植入人工耳蝸但不成功,兩歲半再做腦幹植入手術,但也只能令他聽到少許聲音,因此聾人根本不能靠聽覺從口語去學習到完整的語言系統。正因為這誤解,過往不少人以為聾童配合助聽科技後,把他們安置於主流學校,以口語上課便解決了他們的問題。啟聰強調,他們必須用手語去學習,才有機會讓他們在社會上力爭上游。的確,現時香港只有大約百分之六的聽障人士能升讀大專或以上院校,相比香港大約整體四分一適齡人口可升讀大專或大學,聽障人士欠缺進修機會的情況十分明顯。其實啟聰已算是較幸運的個案,因為他就讀的是一間手語雙語共融小學,上課時會有聾人老師與健聽老師一同教學,聽障同學可更有效地學習知識,健聽學生也因耳濡目染學懂手語,同時體會到共融的可貴。

甚麼是手語雙語共融學校?下星期與大家分享。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