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朗抗日史跡
1941年12月25日,抵抗了17日的駐港英軍無奈的投降了;開展了日治時期暗無天日的三年零八個月。不過中國軍民從未真正的屈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在整個抗戰後期活躍在廣東東江下游的惠陽、東莞、寶安,包括香港一帶。東江縱隊除了為營救香港淪陷區的各界知名人士作出重大貢獻之外,也在敵後為日軍做成不少擾亂和損失。
這天我們一行10人,包括幾位區議員和旅遊界代表,來到元朗區考察當年抗日留下的史跡。我們首先去了山廈村的張氏宗祠;當年游擊隊員為了躲避日軍逃到了村裏,村裏長老秘密收留了他們,日軍聞風而至,找不到游擊隊就拿村民來出氣,嚴刑拷問之下多少人落得終身殘疾。日軍還胡亂放槍,現在祠堂的牆壁上猶留下當年子彈痕,更甚的會把疑似藏匿過游擊隊的屋子一把火燒掉。
第二站楊家村位於十八鄉,淡黃色的適廬是保存完好的民國式建築。主人楊老伯是東江縱隊當年活躍在楊家村的見證人。為了幫助游擊隊員,村民除了受盡日軍的折磨,更有人為此喪命。這是國家危難之際,無論官兵百姓都要付出的代價。
最後一站是博愛醫院旁邊的蔭華廬,這棟1930年代極為豪華輝煌的大宅又名潘屋。主人潘君勉是愛國實業家,從同盟會時期就資助革命。葉劍英元帥於1938年曾在潘屋中作客。潘君勉在葉劍英的啟發下,發動香港商界捐獻巨款支持抗戰事業,成為了香港民眾抗日救亡活動的組成部分。
1941年後潘屋被徵用為日軍駐新界北區的司令部。現在的潘屋雖然是歷史建築,但附近環境荒涼破敗,亟須修繕和重新開放,好讓年輕一代不會遺忘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