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卷激發拼搏上游 躺平無助經濟發展
內地社會興起兩個對比鮮明的詞語——「內卷」與「躺平」,這兩個概念不僅反映了當代青年面對壓力的兩種態度,更牽涉到經濟發展與社會動力的根本問題。內卷雖常被視為過度競爭的負面現象,但相比於徹底躺平的消極態度,它某種程度上更能激發個人潛能,通過企業創新與行業轉型,最終推動社會進步。而香港一貫引以為傲的獅子山精神,其實與這種良性競爭的內卷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內卷一詞最初源自學術討論,如今已廣泛應用於社會各層面,並且可以從行業、企業和個人三個層次討論。從行業層面看,隨著國際貿易格局變化,特別是美國關稅政策的調整,中國部分行業面臨生產模式轉型的壓力。在適應過程中,難免出現產能過剩、價格競爭的現象,但這種陣痛會隨著市場重新平衡而逐漸緩解。例如國家電動車自主研發技術成熟,品牌數目眾多,車輛種類多變,在首階段應付內部需求之後,將能夠逐步攻佔全球各地市場,短時間的降價策略在所難免。從日本汽車百年品牌出現虧損,可見國家品牌電動車將會取而代之。
企業層面的內卷則表現為市場競爭加劇,如美團與京東在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或是港人北上消費時感受到的內地餐飲業蓬勃景象,這些競爭最終都促使企業提升服務質量,讓消費者受益。內地外賣平台為了爭取更多年輕從業員加入,都不斷提升員工薪酬和福利,內卷雖然對個人來說增加了工作壓力,但行業整體的待遇卻得到逐步提升。
在個人層面,內卷體現為職場競爭日趨激烈。不少企業員工為了保持競爭力,自願增加工作時間與強度,甚至出現所謂「996」工作模式,即是每天工作由早上9點到晚上9點,每星期工作6日。這種現象確實帶來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市場經濟下的自然篩選過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經歷新陳代謝,適合企業文化的員工將獲得晉升機會,而不適應者則可能被淘汰。這種競爭機制雖然殘酷,但卻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
對照香港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當年的獅子山精神與今日的內卷文化有著相似之處。上世紀香港從一個小漁港崛起為國際都市,靠的正是無數市民的拼搏精神。正如賣座電影《水餃皇后》中女主角的真實故事,從灣仔碼頭旁的小攤檔起家,歷經唐樓小工場的艱苦經營,最終發展成為跨國食品企業。這種白手起家的奮鬥歷程,正是香港精神的精髓所在。今日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位居世界前列,離不開這代代相傳的拼搏精神。
相比之下,躺平主義的興起雖然反映當代青年對過度競爭的反思,但若走向極端,將對社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在香港,這種思潮也以不同形式出現,例如部分年輕人過早追求安逸生活,出現斜槓族和生活工作平衡等等概念,甚至有年輕人以申請公屋為人生目標。對於香港這個缺乏天然資源、人口相對較少的城市而言,這種消極態度若成為風氣,將逐漸侵蝕城市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當然,我們也必須正視過度內卷帶來的問題。健康的社會應當在拼搏與休息之間取得平衡,既要鼓勵奮發向上的精神,也要提供合理的休息空間。香港的獅子山精神,其可貴之處在於它既強調努力拼搏,也重視互助與包容。在當今社會,我們需要發揚的是這種積極進取但不失人文關懷的價值觀。只有在個人奮鬥與社會關懷之間找到平衡點,香港才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保持其獨特優勢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