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過去的周末又飛了,今次是和自己家人的家庭旅行團。我家細佬對泰國特別鍾情,而且他說有些事情要過去辦,因利成便全家齊去幾日,一行11人。小時候我家不算富裕,我18歲仔才儲夠錢,第一次坐飛機,也是去曼谷。現在的小朋友,未識行已經坐飛機了。我問同行的5歲姪女,兩年前其實我們一起去過福岡,還記得我們去過日本嗎?「唔記得。」有人說,不值得帶小朋友去旅行,他們都沒記憶。但現在機票便宜了,酒店價格也豐儉由人,所以越來越多小朋友都同行旅遊,父母自己決定去與不去,帶與不帶。
原本不一定要來的,也都來了,我覺得要盡量來的,卻未必成行,說的是——老人家。家父家母還叫行得走得食得,有三高,卻不是說GO就能GO。出發前幾日,阿爸突然頭痛頭暈仲嘔吐,叫了白車入醫院,做了幾個檢查,當然得到最常見的答案——乜都check唔到,請回家再觀察。問題是,幾日後的旅行,還能去嗎?如果他不適宜出行,也要有人在家看顧他,哪麼媽媽可能也要留守?還是我陪同留港算了?
出院回家第二日,家父又已經自己飛咗出街,似乎一切如常。最後出發當日,見他在機場沒特別狀況,早前又買足保險,決定一齊起行。今日不去,之後只會更難去。短短5天,用Die with zero式做人態度,躺在家苦等死,不如回憶滿滿地離開。
人生態度是很個人的,因為命也是個人的。我沒有覺得這樣做是唯一選擇,但我真的不會天天都擔心這擔心那,擔心地震,擔心天災,擔心屙,擔心嘔……我不會主動(也不支持)去做高危行為,但如果什麼都怕,就那裡都去不成。命是自己的,死都笑住死。當然命也是自己的,有人不想把握還能行的日子多去看看,不覺得可惜,又一樣不會影響人。不需要把自己價值觀加緒別人身上。家父已經安全回家,似乎玩得幾開心——叫佢唔好食咁多肥膩嘢甜嘢,佢喺泰國一句都冇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