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01-25 11:00:00

愛沒有了「自我」,還剩下甚麼?

分享:

愛情不是「1+1=2」的數學題,愛情是「你」+「我」=「我們」的一個學習過程。如果在愛裡面,沒有了「我」,那剩下還有甚麼?

陳小姐與男朋友四年前在工作的環境中相識。兩人興趣相近,一見如故,不知不覺擦出了愛的火花。拍拖三個月,陳小姐就搬到了男朋友的住所一起生活。陳小姐是生活很有條理的人,而男朋友卻是比較率性而行。兩人同住後不久,就開始因為生活的細節而發生衝突。每次吵架,男友卻總是說陳小姐在找麻煩。陳小姐每次都感到很委屈,說不夠三句,就想哭了。男友見到她眼紅紅,罵得更厲害。陳小姐為了不想破壞關係,漸漸習慣了按捺自己的情緒,不再與男友糾纏,選擇遷就。

陳小姐與男友的關係,沒有因為她的讓步,而轉得更親密,反而感覺男友對自己愈來愈冷淡。陳小姐開始麻木自己的感受,容許男友的種種決定及行為,甚至是他發脾氣時對她的身體傷害。為的,只是男友可以親近自己多一些。

沒想到,男友愈走愈遠。半年前,陳小姐發現男朋友有了第三者。男朋友的態度沒有半點歉疚,只是不斷的訴說著陳小姐的不是,說成是陳小姐迫他出軌的。陳小姐說不出半句話,連眼淚也流不出來,因為抑壓已經成為了習慣。只是,感受騙不了人,陳小姐痛心的感受令她想找個地方喘息。她向男友提出要搬走,但偏偏男友卻把她留下。沒有反抗能力的陳小姐,就留下來了。一段沒有完結的三角關係,一份抑壓良久的痛鬱情緒,陳小姐終於踏出勇敢的一步,向我們求助。

adblk5

陳小姐告訴我,她的朋友都勸她離開男朋友,她說:「理智上我完全明白,只是感受上我就是離不開他。」

我告訴陳小姐:「感受沒有『對』或『錯』,只有『尊重』及『接受』。」,然後陳小姐的眼淚流下來了。

陳小姐的眼淚告訴我,她的情緒受到長期抑壓,已經到了近乎崩潰的情況。

我讓陳小姐再一次經歷她在關係中所受的創傷。起初的階段,陳小姐不太能表達自己的感情,有如一個幼童,除了「不開心」,似乎甚麼形容詞也不懂。之後我嘗試引導她感受自己的身體,讓身體反映告訴她的狀況。陳小姐開始能夠告訴我她的不安及憤怒。但與此同時,陳小姐開始對自己很多的自責。感受沒有對錯,但要陳小姐去接受自己的情緒感受,其實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接受」沒有速成,也沒有秘訣,靠的就是要原諒「自己」,重新認識「自己」。

adblk6

二個月後,陳小姐告訴我,她離開男朋友了,一個人搬了出來住。陳小姐說生活並不易過,但感覺是比以前輕鬆自在。

愛裡面沒有了「自我」,剩下的就是痛苦及創傷。陳小姐能在關係中尋回自我,是值得欣喜的事。但故事其實並未完結。這麼愛恨交纏的關係,說放下就能放下嗎?下一期再談。

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