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戀愛的時差
在網上看一個學術分析節目,有位網友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叫子女拍拖?」外子說實在是「九唔搭八」,但這正是現代父母遇上的難題。華人父母對子女的感情生活,就是常常存在著一種奇特的時差。少年時期嚴令禁止:「中學生不應談戀愛」;待到所謂適婚年齡,又變成「做乜唔拍拖」的兩極。這種時差式的管教,如同強迫孩子從冬眠中突然間跳入盛夏,毫無緩衝與適應,或許要請學者用學術角度去安撫父母!
愛情,從來就是一件千迴百轉的事。不曾經歷,不曾受傷,又怎懂得愛人?我們期望子女輕鬆掌握愛情的藝術,卻剝奪了他們練習的機會。當那扇窗被緊閉太久,重新打開時,陽光反而刺眼得叫人退縮。沒有足夠的愛情經驗,如何在「適婚」年齡突然熟練戀愛的技巧?而在這個社交媒體主導的時代,缺乏戀愛經驗的代價更為沉重。正如《衛報》近期報道的「I don't date at all now」所揭示,許多年輕人因缺乏正面的戀愛經驗,在虛擬與現實之間迷失,有些甚至走向極端。女性可能因負面經驗而拒絕約會,男性則可能陷入仇女的漩渦。
回想起來,戀愛並非只是尋找伴侶的過程,更是認識自我、理解他人的旅程。通過戀愛,我們學會包容與理解,妥協與堅持,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課。愛情是火,可以燃燒生命;愛情也是水,能夠滋養生命。體驗才能學習這門人生中最美麗也最艱難,永遠學不完的課題!因為戀愛不只是找到「那個人」,更是「找自己」。唯有經歷,才能成長;唯有跌倒,才懂珍惜。這,就是戀愛教會我們的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