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故專家乘電車講故(二) 細數百年街道秘聞
灣仔都有修船廠?昔日香港電車曾有一輪「午夜專車」?銅鑼灣與怡和洋行有什麼密切關係?香港電車自1904年起,便於港島沿海岸線行駛,百年來見證香港島民生、經濟、娛樂等等不斷發展。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繼續乘搭電車,今次帶你到灣仔及銅鑼灣,為大家一一解答香港歷史。
灣仔船街有船停泊?
上集掌故專家鄭寶鴻介紹西區的歷史後,今次乘電車前往灣仔及銅鑼灣一帶。灣仔位於海岸線旁,區內有不少與船有關的街名,當中包括船街。鄭寶鴻透露,船街在1910年代建成,有不少外國船隻停泊在此,因而得名。昔日船街附近有修理船隻服務,有一橫街捷船街,相信亦跟修船有關。
此外,早年附近有多座船塢及船廠,包括麥加力歌船廠(現時是麥加力歌街),以及位於分域街的分域船廠等;而茂羅街、巴路士街及克街一帶,早年亦是商行、工廠及船廠林立,這些街道都是以當時的商行及工廠而命名。

由於灣仔位於海岸線旁,昔日有不少外國船隻停泊,區內有不少與船有關的街名,當中包括船街。(圖片來源:creative commons)
完騷歸家專屬「午夜專車」
來到銅鑼灣的著名地標,位於波斯富街99號的「利舞臺」,是1920年由利希慎家族購入的利園山地皮之一,利希慎為方便母親欣賞粵劇,便把利園山部分土地建成利舞臺戲院。落成初期,香港電車每晚更有一輛「午夜專車」,從利舞臺載客到當時娛樂場所集中地石塘咀一帶。利舞臺曾是香港的高尚娛樂表演場地,《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記載,1973年6月24日,無綫電視主辦首屆香港小姐競選,於利舞臺戲院舉行總決賽,並首次通過電視公開播映,孫泳恩奪得冠軍。1995年,原址改建成今日的利舞臺廣場。鄭又指,附近的時代廣場,則曾是銅鑼灣電車廠,1980年電車廠遷至西環屈地街,這裏才發展成為時代廣場。

利舞臺曾是香港的高尚娛樂表演場地,1976年的《環球小姐選舉》在利舞臺舉行,節目更透過人造衛星於全球播出。(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解構銅鑼灣與怡和洋行
電車由軒尼詩道駛入怡和街,內街是利園商場,鄭寶鴻指,利園一帶地段從前都屬於利園山,「利園山是由香港商人利希慎於1920年代購入,至1950年代,因發展銅鑼灣而將它移山造地,範圍包括波斯富街以東,軒尼詩道及渣甸街以南,邊寧頓街以西,禮頓道以北的區域。該區的街道多以利希慎家族及其祖籍廣東四邑命名,包括希慎道、恩平道、新會道、啟超道(以四邑名人梁啟超命名),亦有以該山命名的利園山道。」

銅鑼灣的怡和街天橋設計獨特,是該區的地標之一。(圖片來源: 香港地方志中心提供)
穿越港島東西 閱讀港島街道歷史文章
掌故專家鄭寶鴻穿越港島東西之旅,從西環到筲箕灣,細數百年街道秘聞,解鎖城市密碼。團結香港基金轄下香港地方志中心官方網站,一連七集電車遊講故專題文章已經推出,解構「莊士敦道為什麼叫『大佛口』」、「利希慎為發展銅鑼灣移山造地」生動有趣地講解香港歷史!

掌故專家鄭寶鴻先生(圖片來源: 香港地方志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