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1-14 04:31:42
日報

政府應尊重傳統民俗

分享:
政府應尊重傳統民俗

政府應尊重傳統民俗

中國人傳統視葬親為孝之大事,但是近年香港政府,因為其他外來宗教影響及所謂現代化管理,對於殯葬之事,視為一種要「處理之麻煩」,為了「管理」之方便,提出種種不尊重傳統民俗的政策。香港因為人口老化,高齡人口偏高,自然殯葬的要求多了,但是政府不是去面對殯葬要求多了而增加殮房等設施,反而是以殮房加價來減少先人停留殮房的時間,迫親人忽忽草葬。

要知道古代「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大夫三月而士人兩月。」在沒有冷藏設備的古人,古人也要千方百計去延遲先人葬禮,統治者甚至用封建制度去延遲葬禮,在今天解釋是有其科學性的。在一個人停止呼吸那一刻,雖然科學上證明是已死,但是亡人身體還有不少細胞還在生長及活動,科學證實有些亡人死後其頭髮還會生長。在下在西藏遇到一個導遊,他親自目擊證明,當年班禪喇嘛在由去世到他三個月後出殯時,頭上頭髮長了十公分,所以延遲歸葬是亡者如果死後還有知覺,會减少亡者在死後的震盪,使其真正安息。所以忽忽把先人火化,大家可以想像亡者所感受的悲痛。

除了之外,香港管理葬地的委員會為了劃一管理,看起來像軍隊軍管一樣齊整,又規定土葬之碑記等不能轉方向及碑大小要劃一高度。要知道這些委員會不一定懂風水,他們劃出的方向未必合符時運風水,當葬位或骨灰龕的內部空間有限時,可改之方向不大,但可能以改「碑」位之向可以補救,所謂立「內」「外」之向,在風水上會起一定作用,但這些會又不容許,是不尊重古人安葬之民習。

此外他們又以減少污染,而極力減少親人燒香燭冥鏹,甚至推出不准燒香之骨灰龕位。要知道古人認為燒香燭冥鏹是「人」與「先人,鬼神」溝通的訊號,就算古代天主教也燒香做彌撒,只是到了現代基督教等才取消此習,所以這些委員會不准不鼓勵燒香燭,是不尊重傳統民俗。為了「方便管理」,減少骨灰龕及墓葬所需之土地,近年政府大力推行撒灰、撒海及樹葬灰等等。

adblk6

不少朋友問在下這對後人有甚麼影響呢?在古代一個人最大死後之懲罰是「挫骨揚灰」,例如雍正時呂留良(相傳呂四娘之父),支持反清復明,事發時但呂氏已死,雍正便開棺戮屍,挫骨揚灰,所以和今天撒灰類似。對子孫不好,開國元勳有不少都用此葬,他們的子孫發展怎樣,大家可以驗證。但是如果亡者對此「甘之如飴」,也可以尊重其人本人意願,但子孫為「省事」而做,則是「不孝」。政府不需要去信某宗教或習俗,但要尊重這些傳統。

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