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採購樽裝飲用水懷疑被詐騙案,供應商「鑫鼎鑫」涉嫌偽造水質檢測認證,提供冒充內地品牌的樽裝飲用水予政府部門,警方其後拘捕涉案公司負責人夫婦。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日回應事件,承認投標制度存在不足,並成立專責小組檢討現行機制,澄清價錢非唯一及首要標準。然而,政府飲用水風波已大大影響港人對內地品牌以及政府審批合約的信心,同時引起食安恐慌,亦打擊公務員士氣。政府當務之急,應暫停兩間內地品牌的供水,改革標書後重新招標,以挽回公眾及公務員的信心,並且對相關官員問責。
政府辦公室新一份三年期飲用水合約於6月批出。港島區部門由內地飲用水品牌「鑫樂觀音山」中標,新界區部門由另一內地品牌「Happy喜士」中標,九龍區則由本地屈臣氏集團旗下「COOL」品牌投得。政府指稱,新合約每年為政府節省約1,600萬元。然而,公務員對「鑫樂觀音山」及「Happy喜士」這兩個名不經傳的內地品牌明顯缺乏信心,不少人自行夾單訂飲用水。公務員的擔憂並非多餘。近日,觀音山製造商樂百氏自爆並無向港府供水,直指相關供應商鑫鼎鑫涉嫌假冒和侵權。港府隨後亦宣布,因應最新取得的資料,未能信納鑫鼎鑫可繼續履行合約,遂決定即時暫停有關合約。
更令人震驚的是,「鑫鼎鑫」僅恢復運作一年,且未獲飲用水製造商授權,政府在招標過程中竟未發現其認證文件造假,讓其蒙混過關。這不僅反映整個招標過程存在重大漏洞,未能履行基本的盡職審查責任,對供應商的生產標準、認證文件真偽及是否符合香港食安要求均未嚴格把關,更暴露供應商為降低成本贏得合約不惜造假。這種「價低者得」的採購文化,最終導致政府部門獲得的可能是價廉但質劣的產品。
無可否認,基於歷史原因,本港許多消費者對內地品牌的信心相對不高,尤其是飲用水「飲落肚」影響個人健康,難免格外重視。兩地政策差異及資訊隔閡,亦令公務員質疑內地品牌樽裝水能否達到香港標準。今次「飲水門」或令新界區公務員更抗拒飲用「Happy喜士」。特區政府為挽回公務員士氣,應同時暫停「Happy喜士」供應,改革標書後重新招標,以確保供水水質完全符合香港標準。
在改革政府採購制度方面,新加坡的經驗可供香港借鏡。新加坡政府採取的策略並不單純追求最低價格,而是通過嚴格的資格預審確保投標者具備相應能力,例如投標者必須提交經註冊部門簽發的公司背景、財務和負債等詳細資料。中標者必須是「既滿足招標要求且價格最低」的公司,且最終決定還須經過招標委員會批准,此制度可綜合考慮價格以外的各種因素,賦予採購過程必要的彈性。此外,中標者須繳納一筆保證金,金額約為投標商品價值的5%,待合約圓滿完成後才返還,以確保中標者有一定的財務實力。
許正宇局長已正確指出「價低者得並非唯一及首要標準」,未來招標應建立多維度評分體系,將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供應商信譽等非價格因素納入評審標準,並給予適當權重。例如,樽裝水樽的回收問題,若生產線在內地,回收工作便不及在香港設廠的品牌方便,這也應是評審標書的關鍵之一。但許局長沒有對相關負責官員作出問責的跟進,正如特首李家超早前表示高級公務員須要對相關政策負上責任,這次危機正好考驗有沒有落實的決心。
長遠而言,特區政府應將此次事件視為全面檢視公共治理的轉折點,從採購制度擴展至其他行政領域的改革,建立有效的官員問責制度,嚴懲失職的政府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