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國際開始興起「Minimalist」 極簡主義者的生活模式。當發展主義和經濟主義走到盡頭時,很多生活在城市的人發現自己猶如一隻「奴隸獸」般,被不同的社會潛規則束縛著:一份不斷加班而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不斷追趕物質和社會地位、覺得自己一點也不快樂 – 這些疲憊的「人生目標」對香港人而言應該並不陌生,當社會教導我們過好生活就應該要有樓有車有穿不完的衣服,極簡主義者卻認為過好生活就是捨棄這些物質。
「斷捨離」(圖、坊間有不少於這個概念的書藉)這概念流行了好幾年,香港人似乎都善於捨棄東西,不過扔東西後總是又買回另一堆雜物,拋棄東西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指定動作,根本沒有作出實際的改變。極簡主義者認為人需要的東西並不多,快樂亦絕不應與物質掛鈎,他們減少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件,例如在德國有人一年不買新衣,只重複穿二手衣物;在英國亦有女孩一年只穿33件衫褲鞋襪,然後把省下來的置裝費捐去慈善機構。
香港人又可以做到嗎?推廣簡樸生活的「野人」莫皓光,只需要9件衫及3條褲就在香港過了十年夏天。很多人一聽即覺得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有朋友剛完成近四個月的長旅行,他說在這個世界行走,一個背包的容量已可裝載所需物資,我們真正需要的總是比我們想要的少很多、很多。極簡生活,其實也是一種生活的修行,讓我們有空間去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甚麼、令自己快樂的又是甚麼。作者為綠色和平項目經理(網址www.greenpeace.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