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市現轉機 拉動正循環
年初,本欄曾預期來港樓市在今年將見底回穩,甚至將見底回升。有論者認為,我是因為從事地產代理,才會為了自己的生意,無視企業倒閉潮一浪接一浪,失業率開始上升,以及負資產人數破四萬宗的負面趨勢,還一廂情願地幻想樓價會見底回升,簡直是罔顧現實,異想天開。
現實是,出現倒閉潮的主要是食肆,而飲食業並非本港經濟的「擔大旗」者,其倒閉對整體經濟所造成的破壞力不算很大。只要香港的主業金融業做得好,其產生的正面效應,足以蓋過食肆倒閉的負面效應。至於失業率的回升更是微不足道,不足以改變香港仍處於充分就業的境況。而負資產上升,則是樓價下跌時會產生的一種現象,並非左右大市變動的原因。
真正在近期本港住宅樓市起主導作用的原因,是樓價下調已令更多人踏入負擔得起的水平;而工作穩定,收入穩定,又鼓勵他們蠢蠢欲試。加上利率趨跌,而發展商又減少投資,影響未來的供應,以致市場的吸納能力續有增加。先是表現在一手市場的交投逐有增加,有些新盤在開售的第一天已經一次過售罄。
據初步統計,今年頭7個月一手樓宇的成交,已有機會達11,250宗,平均每月達1,600宗。以這樣的成交速度,已可扭轉「貨尾」不斷累積的趨勢。再者,發展商已減少投地,未來的供應會減少。這將導致有部分購買力轉投二手市場,令二手市場的表現也會續有改善。
現實是反映二手市場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新報137.76,按周升0.97%,升幅為16周最大,已成功收復2025年內的跌幅。即是說,新報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已高過去年底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137.64),升幅雖然不大(只有0.09%),但象徵意義很大,可理解成樓市已成功擺脫持續下跌的趨勢。
此外,最近銀行對住宅樓宇的按揭態度亦出現了積極改變,已非純粹配合政府的扶持樓市政策,而是在主動爭取更多的生意。這可從銀行近期恢復為申請樓宇按揭的客戶提供現金回贈而得到證實。買樓的錢主要是銀行借出的,樓市有銀行作支持,就更容易走出持續回落的負面循環。
只要樓價不再下跌,那些因擔心買樓會招致資產蒸發而避免買樓的用家,就會不再只肯租樓,不敢買樓。以現時銀行的按揭利率計,有能力租樓的人,基本上已有能力供樓。相信在下一階段,將會有更多租轉買的活動出現,並成為樓市回穩動力來源的組成部分。
今年第一季,香港的GDP按年增長了3.1%,已連續增長了9個季度,整體經濟的形勢不錯;現時在拖後腿的,主要是樓市。只要樓市逐步止跌回穩,有樓一族就不再為資產進一步貶值而煩惱;他們的消費意欲與投資能力都會因此而有所改善。希望香港社會因而走向正面的互動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