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10-30 13:30:00

疫後供應鏈:貨運瓶頸有待解開

分享:

由於各地對個人防護裝備和醫療用品的需求殷切,加上全球貿易經過初期的放緩後,在各國推行疫苗接種計劃的推動下有所反彈,這些因素使貨運業收益大增,為原本前景黯淡的業界帶來曙光。由於市場對公路、鐵路、海運和空運等幾乎所有物流模式的需求都高於疫情前水平,因此貿易商和物流業者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在疫情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找到足夠的飛機(包括貨運和客運航機)以及船舶和貨櫃運力,來滿足貨運需要;同時還要應對其他不可預見的干擾,例如「長賜號」擱淺造成蘇彝士運河阻塞,以及深圳鹽田港和寧波舟山港關閉等突發狀況。

新冠疫情禍及全球,互聯互通的世界顯得不堪一擊。各國實施封城和出行限制以遏阻病毒這篇研究文章旨在讓貿易商瞭解,在購物旺季到來之前,應及時應對貨運大量積壓,而訂單數量又不斷增加的挑戰;同時本文也前瞻未來,在世界貿易走向復甦之際,就如何解開當前瓶頸提出一些看法。

目前情況如何?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貿易商和物流業者,包括船務公司、航空公司、鐵路公司、貨車運輸公司和貨運代理等,都要為應付供需失衡的問題而疲於奔命。

由於疫情初期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和跨境出行限制,導致客運量和出口量銳減,許多航空公司都減少甚至取消進出亞洲的客機班次,遠洋貨輪也不按計劃航線靠泊某些港口,甚或取消整次航程。

不少人認為,疫情導致許多經濟活動停頓,影響甚大,全球物流業作出相應調整,久而久之會產生深遠的變化。業界相信,若物流阻塞或停頓超過兩星期,就會對業界營運模式造成結構性影響。貨運是世界經濟的命脈,全球貨運一旦出現部分或全面阻塞,其負面影響就會迅速擴散到其他行業,並通過高度互聯互通的國際供應鏈蔓延開去。這種狀況,加上許多主要口岸因爆發疫情而必須關閉,以及碼頭工人短缺等因素,導致貨運的延誤時間加長,積壓增多,運費也因而暴漲。

Ad Block

然而,在全球疫情下,市場對物流服務的需求依然有增無減。各國爭相採購個人防護裝備,加上普遍推行居家令,促使民眾轉往網上購物,令電子商貿日益蓬勃。不過,各地復甦和恢復經濟活動的步伐參差,卻令全球貿易物流更為混亂,貨櫃運輸失衡的問題日趨嚴重,大量空櫃在卸貨港滯留堆放。

疫情下,航空業錄得史上最嚴重的客流量跌幅[1]。2020年,以客運收益公里數(revenue passenger kilometre,簡稱RPK,即付費乘客的旅行距離)計算,國際客運需求比上一年大跌75.6%。網購熱潮固然為許多陷入困境的航空公司帶來一線生機,卻難免對原已不穩定的全球供應鏈帶來沉重壓力。

Ad Block

再者,世界各地爭相推行疫苗接種計劃,涉及物料採購、生產和配送,加上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兩者都需要龐大的物流支持。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額下跌7.6%,可是醫療產品進出口卻比上一年增長16%,達到2.3萬億美元。

世界各地許多物流公司都在加緊運輸疫苗和相關活性藥物成分(API)[2],以及其他醫療、藥劑和診斷設備。同時,為重啟工業生產,生產商需要採購原材料、零部件、設備和其他工業進料等,壓抑已久的龐大需求都被釋放出來。

在這背景下,貨運業者不得不動用所有閒置運力,就連損壞及老化的貨櫃也被迅速調動起來,載貨裝船;中國國慶日和春節等假期的貨運空檔也要取消;許多船舶和貨櫃都要從利用率較低的行業調撥出來;駁船以及鐵路和貨車等其他運輸方式都得到充分利用。儘管如此,由於需求旺盛,加上港口堵塞、靠泊延誤和貨櫃短缺造成的供應瓶頸難以消除,所有貿易路線的艙位仍然緊張。

Ad Block

因此,許多港口營運商以碼頭超出負荷、陸路堵塞為由,徵收各種附加費,導致40呎長貨櫃的即期運費上漲至歷史新高。在根據訂單安排,把船舶、貨櫃、貨物處理設施和設備等新增運力投入使用之前,貨櫃運費飛漲的勢頭不大可能減弱;特別是全年其中一個物流高峰期——聖誕旺季即將來臨,運費更是難以回落。

蔓延,導致2020年世界商品貿易量下降5.3%。疫情也重塑了物流業態,推動業者從追求「及時交貨」(just in time)的效率,轉向做好「以防萬一」(just in case)的準備工作。

Ad Block

疫情之前,跨洋運輸佔國際貿易的比重最大,以貨量計達75%,以金額計為55%,而空運以噸位計微不足道,但貨值卻佔35%。然而,鑒於全球供應鏈重組可能會改變物流業的面貌,不少人都在尋找更具抗逆力的多式聯運替代方案。經過這場疫情衝擊後,預料新的商業和物流模式將會出現。

 

全文連結及二維碼:https://bit.ly/3Ghsr5Y

如欲了解更多機遇,請瀏覽貿發局經貿研究網站: http://research.hktdc.com/tc/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