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8-22 11:15:00

科技人才計劃的監察機制

分享:

作者 : 蔡東聖(Albert Tsoi),新民黨青委會副主席(政策)。平日喜愛蒲書店,對不同範疇知識思維有濃厚興趣。堅持以科學客觀理性思維探討問題本質。關注政策,期望為社會創造價值。

email:[email protected]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ppyc/?fref=ts

港府最近推出一系列科技政策,目的是為科技人才爭奪戰鋪路。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科技專才培育計劃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爭奪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的存在意義是為了製造原型給予企業家大量生產運營重啓工業化。

香港最缺乏把研究成果市場化,「論文、研發、專利」這流程當中,論文和頭銜只是過程。不管投資多少,最重要的是最後製成品能否惠及大眾,促進社會運作。可是,政府視野只著眼起跑一刻,政府批錢後,項目就像斷線風箏,後續支援、研究監察、市場條件通通欠奉。表面好處是企業自由度夠高,獲得撥款後可主導開發研究。實際壞處則是政府無從監察撥款去向及研究成果,即使項目不透明也無從入手。香港多年來在空轉,結果政府在創科方面仍只著眼表面功夫,當世界其他城市類似項目已落地,香港的科技企業依然像初生嬰兒。

成熟的科技企業一般有政府支持,港府的人才計劃應多走一步,加強批出撥款後的監察,同時也要在市場上多做功夫,讓市場有能力吸納創科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