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24 04:31:50
日報

粵港澳傳統商人的互信互讓

分享:
鄭裕彤傳

去年聖誕假期,我到南海一遊,在獅山廣粵賓館接待處,借來一本名為《鄭裕彤傳》的書,當晚看完,獲益良多。

這本書由王惠玲(香港大學社會學博士)及莫健偉(香港大學歷史學博士)聯合撰寫,根據鄭氏家譜、舊檔案、鄭氏家族成員,至交好友、合作夥伴、老員工的的口述歷史訪談,追溯周大福、新世界創始人鄭博士的生平經歷、人情脈絡、待人接物和對香港及內地作出的貢獻。本書展現的,是成功商人背後的人物個性,及時代磨礪下的人生軌跡。從個人的際遇牽引出鄭博士的家族人脈、鄉情文化、地緣歷史,以及他如何應對時代轉折帶來的機會及挑戰。

鄭博士生於順德,13歲到澳門學做生意。他的中國視野含有「粵港澳」的觀念,明白香港、澳門與珠江三角洲這些隣近地區的人文、經濟和社會聯繫。因此,當內地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後,他的眼界重新投向中華大地,投資由順德、廣州開始,遠至北京、武漢等多個大城市。

本書提到鄭博士生平行誼,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之道:互信互讓。冼博士憶述鄭博士結付貨是最準時的。有時他用電話跟他商量:「我們剛巧銀根較緊,你可以提前結帳嗎?」鄭博士的回應總是很爽快的三個字:「得、得、得!」鄭博士生意愈做愈大,有時根本不用看貨便決定整批買下來。隔一段時間,冼博士會問他:「彤哥,這批貨好賣嗎?」他答:「這批貨幾好賣。」下一次買貨時,鄭博士會在價錢上自動增加一至兩個巴仙。有時一批貨不容易賣出,他會說:「這批貨不太受歡迎啊。」於是,冼博士會在價錢上調低一兩個巴仙。

adblk6

他們就這樣互信互讓,沿襲粵港澳商人之一貫好傳統,值得後一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