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1-22 08:30:00

納米單位:不為生活只為生存

分享:

在今年年初,本土研究社,一間推動民間研究的知識平台,發佈了一份納米樓研究報告《納錐之地》,公開香港納米單位的情況。報告將納米單位定義為260尺以下的單位,最細的納米樓單位僅128呎,比私家車車位更小。因為香港租金昂貴,所以這些微型單位因為面積較小,售價相對較低,所以開始較受市場歡迎。在2019年納米單位佔一手樓市場12.9%,有1,805個,意即每八間一手單位就有一間是納米單位。

在一般情況下,納米單位內的客廳,睡房,廚房都集中在一個空間裏,並沒有房間的分隔,而納米單位中的廁所,往往都是「黑廁」,即是一個完全沒有窗的廁所。「黑廁」如果沒有良好的通風,在出現COVID-19這樣的公共衛生問題時,亦可能會造成相當大的災難。更甚的是,在報告裏指出,在每個納米單位內,有10%面積是「豁免總樓面面積」,包括不實用的露台,工作平台等等,令每個納米單位更加納米。納米單位的出現似乎能夠令更加多人可以「上車」,但是我們對於擁有居所的執着,卻會犧牲我們的生活質素及居住環境。很多人認為住在這麼小的地方不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缺乏空間會影響你的睡眠。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一直警告,沒有客廳,利用睡房來工作、看電視甚至吃飯,這意味著你的大腦如何不能區分工作和睡眠,也不再將床與睡眠聯繫在一起。曾有研究者對住在微型單位裡兒童進行了研究,有些兒童最終會變得孤僻,學習困難和注意力難以集中。現代的設施-例如落地窗和額外的儲物空間,都無法彌補孩子每天在家中缺乏基本隱私的問題。

如此不宜居的納米單位,其實只不過是在資本市場用來獲利的工具。本土研究社指出在已轉售的722個納米單位中,業主平均只持有了單位3.48年,有業主更獲利1.5倍之多。納米樓的出現,令土地在資本市場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面積過少的設計令人生活不下去,如此不理想的居住環境,令單位失去了居住的作用,最終只能為商品,在市場中買賣。

根據市區重建局,重建的目的是改善市區居民的生活質素,這項政策的目的是減少居住在惡劣環境人士的數目。令人遺憾的是,報告發現有大約六成的納米樓是來自重建土地。重建對於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毫無作用,將不宜居的舊樓拆下,然後再興建不宜居的新樓。香港寸金尺土,香港政府一直重申我們的土地供應不足以應付未來的房屋需求,但是我們卻浪費土地興建非宜居的樓宇,令它們淪為商品。單位設計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會直接影響單位的使用方法。要解決房屋問題,我們不能只着眼於如何令單位可負擔,已忘記了單位需要適合居住的大前提,上回提到的健全房地產(Wellness Real Estate)概念,正是一個很好的回應。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