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09-18 04:30:00
日報

訊息傳染病

分享:

正當各國爭取盡快成功研發新冠疫苗之際,病毒卻出現基因變異,傳染力增強,更容易感染人類細胞。人們對何時能控制病毒感到困惑,再掀起了新一輪恐慌。


恐慌是來自對未知的恐懼:我們對該病毒既不完全了解,也沒有絕對湊效的防疫措施。猶記得疫情爆發初期,相關消息擠滿各大傳媒及社交媒體版面,當中充斥著不少假新聞,令市民患上「盲搶炎」,瘋搶廁紙、米糧等,超市貨架頓時空空如也。這種「訊息傳染病」(infodemic)使本來處事冷靜的人,或多或少受到旁人的緊張與憂慮影響。美國大學的研究員曾進行實驗,觀察到年長的老鼠受刺激時會散發氣味,讓幼鼠建立起相同情況下的恐懼情緒。恐懼非但未能阻止病毒的傳播,反而會互相「感染」而強化,演變成一種氛圍,產生消極的社會影響。


「訊息傳染病」因社交媒體發達而無遠弗屆,不論是傳播者還是受感染者,只要輕按鍵鈕,便能與對方「情緒同步」。本來切身處地體會他人的感受,是促成有效溝通的重要原素,可是,如果受負面情緒影響而變得波動,這對身心均會造成反效果。面對各種未知之數,重點不是避免負面情緒,而是懂得去面對、處理與放下。適度抒發感受、調節情緒,才能逃離情緒低壓槽,重拾心情過活。如發現自己已在社交媒體的無底深淵中泥足深陷,就需要進行「斷捨離」,以免被壞情緒牽著鼻子走。

Ad Block


克服恐慌是對抗疫情的一劑良藥。法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於1947年出版的《鼠疫》中寫道:「習慣於絕望的處境比絕望的處境本身還要糟。」儘管覺得前面無路可進,但總不要放棄,深信陰霾終會有消散的一天。  

香港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及傳播學院院長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