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屆Cosplay大賽雙人組亞軍得主
還記得當年動畫迷想及早入場,爭奪購買兵器而迫爆書展玻璃事件嗎?影響所及,書展和漫畫展分家。第一屆漫畫節甚至無法申請到會展場地,被迫移師九龍展貿中心。翌年才回歸會展,結果越辦越盛大,參展商及訪客越來越國際化。今年香港動漫電玩節參加的藝術家來自歐、美及亞洲,入場的觀眾覆蓋48個國家或地方。烈日下,動漫迷要排隊兩三個鐘頭入場,消費額動輒千元以上。幾百家網媒及主流傳媒天天追訪,論聲勢,香港動漫電玩節已經超越書展了。
香港動漫電玩節今年踏入第26屆,由初時被某些抱持主流價值觀的人排斥,但今屆「潮巨匠—香港國際潮玩博覽」及「漫畫大師匯」均獲政府文體旅局旗下文創產業發展處的資助,邀請12個國家或地方的國際動漫大師來港交流及示範。星期一,這些頂級高手在4米長的畫板上一起live art jamming,在維港的維稿畫稿上,各自畫出香港象徵,例如帆船、天星小輪、電車、的士、點心、李小龍等等,突顯香港作為全球動漫文化的樞紐。
剛過去的星期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親臨香港動漫電玩節,到Hall 3 和一眾cosplayers合照,令這股非主流而廣受年青人歡迎的文化活動,越來越有社會認受性。
Cosplay的核心動力往往源於對動漫、遊戲、影視等作品中的角色的熱愛,通過扮演角色,粉絲能直接地表達對角色的認同,甚至短暫地成為那個角色,逃離現實,滿足情感投射。Cosplay结合了服装設計、化妝、道具製作、表演等多重藝術形式,參與者可以展現自己的手工能力、審美和創造力,是自我表達的出口。
Cosplay活動及比賽,為愛好者提供了社群歸屬感及認同,讓小眾文化愛好者找到志同道合的群體,這種歸屬感在互聯網的時代提供了線下的社交活動,尤為珍貴。
香港動漫電玩節已經發展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勢力,是了解年青人的一線窗口,發揮深遠文化、藝術及商業上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