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02-22 06:00:00

香港地青春

分享:

從小到大都有個小習慣,就是如果遇到好奇的事物,就一定會「打爛沙盆璺到㞘」,上Google去搜尋它的出處、來源等等,有時更喜歡問一些奇怪問題,看看一些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其實背後是否有甚麼不為人知的關聯。
 

雖然很多事情到最後都未必找到答案,但在探究的過程中,總會發現很多從沒想過的研究角度和層面,開拓了新的思考的空間,當中得到的滿足感難以言喻。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香港關鍵字》的書,就正正滿足了我喜愛刨根究底的好奇心,這本書由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教授朱耀偉主編,書中探究了一些社會常用關鍵詞的來源、影響,以及其代表的社會意義。


例如我們說話中常用「地」這個字,有很多國家已經將土地視為一種主體,土地享有被保護權利,人們亦會去「聆聽」土地的聲音,但在香港,「地」似乎仍然被視為一種交易,甚至政治角力的籌碼,到底香港人對「地」這個字有甚麼不同的理解?


還有經常在電視劇、流行曲中出現的「青春」一詞,原來除了主流的論述外,亦可以應用在政治層面上,用「青春」詮釋香港的政治發展與盼望。


還有其他我們常用的詞彙,由「母語」到「左膠」以至「港口城市」,都有典故分析解說,非常適合「拋書包」使用。


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背後原來有很多故事與思考方向。


其實香港是個有很深歷史文化價值的地方,學術界應該多做些相類的研究,傳揚香港的本地文化,否則若年輕一代全然不認識自己成長的地方,我們又可以憑藉甚麼來守護香港的價值、「香港地」的「青春」呢?
喜歡聽故事、找故事,更愛從數字和文件堆中找被人忽略的事。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