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在粵港澳三地同時舉行的全國運動會如箭在弦。當局上周公布售票安排,同時透露會派出歷來最龐大的隊伍參加。隨著新體育場館落成,體育產業在本地的發展應有更上層樓的條件。
現代體育不單是強身健體、鍛煉心志的運動,而且是效應龐大的產業。當人工智能不斷在各行各業開疆闢土之際,有人笑言運動員是科技最難取代的行業。
論力量、速度,機器早已超過它們的創造者,但追求跑得更快、跳得更遠,以至在各種競技中不斷突破,仍然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科技的發展,令人類可供自由使用的閑暇時間增加,為體育產業提供了豐沃的土壤。
全球體育產業規模龐大,足球、網球、高球,每一樣都是天文數字。香港要發展體育產業,必須要做好定位。從培養運動員角度,政府透過精英運動員集中發掘有潛質項目的人才,同時透過大學在運動科學、醫療上發展專業技術。
另一個香港可以拓展的領域,是體育觀賞。一如其他文娛表演,體育競技需要有好的地點以供比賽,香港地理位置優越,基建完備,而且媒體發達,極之適合作為體育演出中心。自從啟德體育館落成,不同類型比賽落戶香港的興趣大增,如果香港能成為高水平運動的演出中心,相信可以吸引高消費的旅客訪港,同時強化香港的國際地位。
在爭取成熟的體育項目如足球、排球表現外,新興運動如匹克球(Pickleball)都有很好的發展潛力。如果能夠鼓勵這些有潛力的項目組織大型比賽,打造成盛事,吸引鄰近地區人士來港參加,慢慢就有機會成為另一優勢。
香港人口只有700多萬,能夠在國際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在於扮演中心的角色。如何能在眾多競爭者中突圍而出凝聚到焦點。關鍵在政府能夠因勢利導,以四両撥千斤,本地作為體演表現中心的條件不弱,未來的機會不斷湧現,如果能夠好好把握,相信很快就會造出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