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5-11-10 06:00:00

香港氣候變化報告

分享:

約十年前,我首次關注氣候變化,當時香港以至整個亞洲也很少討論這議題。

當時的爭論是,已發展經濟體特別是美國、歐盟、日本、澳洲等應減少碳排放,觀乎發展中經濟體如中國及眾多亞洲國家的碳排放相對少。

今日,我們了解碳排放沒有地域限制,影響每一個人,任何國家都責無旁貸。碳排放已令地球出現更多極端天氣情況,我們須適應這氣候變化。

因應香港本土氣候,我們一直慣於面對颶風以至暴雨。香港以往較常有地區水浸及山泥傾瀉,但隨著政府在防洪及斜坡管理投放大量資源,情況已大為改善。但極端天氣風險日增,不單是香港,世界各地亦在思考如何增加資源投放基建設施。

面臨極端天氣的惡化,單憑基建未必足夠,加強社區力量將是防禦關鍵。我們應加強市民的認知,了解如何面對危機。在酷熱天氣日子,市民必須注意避免中暑,當中長者或需特別照顧;對於較易受水浸影響的地方,可以集合社區的力量作通報,並協助疏散和復原。

海平面上升亦對全球沿岸地區帶來長久的影響,包括珠三角地區。科學家預測南極冰川若加速溶解,造成2030年前水位明顯上升,將令世界海岸線速變。尋求應對方法,已刻不容緩。

氣候變化關乎環保,亦是社會經濟議題。環境局聯同相關政策局和部門剛於上星期五發表《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政府必須掌握科學數據的發展,同時檢視緩減及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未雨綢繆。香港有相當的基礎應對氣候變化,政府部門正加強協調,而主要商業機構也須在制訂相應措施。

氣候變化複雜艱巨,公眾教育是一項挑戰,然而氣候問題影響既深且遠,這工作必須共同面對並持之以恆。大眾須支持低碳生活,惜物節能。

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