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復甦會缺乏職位增長嗎?
財政司長陳茂波日前發文表示,香港經濟持續向好,本地生產總值(GDP)已連續11季錄得正增長。其中,今年第三季GDP的增幅更擴大至3.8%,創下逾一年半以來的最佳季度表現。
很可惜,與此同時香港7至9月的失業率卻升至3.9%,較6至8月份的3.7%上升了0.2百分點,是202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可幸,昨日最新公布8至10月的失業率已輕微回落至3.8%。有人一直擔心,香港今次的經濟復甦,屬欠缺就業職位增長的經濟增長,對廣大打工一族不會帶來太多的好處。我們對本地經濟的前景尚不宜過度樂觀。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今次經濟復甦中表現最佳的是金融業,而金融業卻是一個用人不多的行業。相反,一些用人較多的行業,如建造業、零售業及餐飲業,卻步伐緩慢,增長仍落後於大市。
不過,金融替社會帶來的增值卻比其他行業高,其產生的滿溢效果,正逐漸發揮作用。恒生指數從18,000點水平升至26,000點水平所產生的財富效應,將惠及之前受創甚深的零售業與餐飲業,令這兩個行業的失業率不再惡化下去。
此外,住宅樓價的見底回升,已令負資產按揭的人數見頂回落,有助中產階層的資產負債表的景況得到改善,令他們更樂於去增加消費。政府的統計數字亦顯示,2025年9月份香港零售業的銷售總值上升了5.9%,消費總量亦按年上升了4.8%。零售業的生意獲得改善後,用人應會隨着增加。
至於建造業,就業前景亦漸趨樂觀。之前,由於新盤難銷,發展商資金回籠緩慢,所以只好減慢建築工程的進度,以免增加利息開支。現在新盤銷售增速,發展商自然會加快工程進度,希望能夠早日交樓,收取樓價尾數。
此外,樓市交投活躍後,連律師樓與地產代理的生意也增長了不少。過去三年,根據地產代理監管局公報的數字,地產代理的從業員人數一直都在下跌,但近日已觸底回升。相信建築業的景況亦會相差不遠。
2025年,本港經濟表現最為特出的是進出口貿易。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對香港的影響相對有限,反令香港作為自由港與免稅港的優勢更為明顯。今年首三季,香港商品出口實質年增長達11.3%。其中輸往中國大陸的增長了14.6%,輸往東協地區的更增長了27.1%。
香港的出口大部分都屬轉口,屬本港自身製造的比例很小。因此出口增長,不會為香港的製造業帶來太多的職位。不過,進出口增長,對物流業、保險業、外匯業、仲裁業……等一連串服務業都有幫助。
因此,香港的經濟復甦不可能不惠及就業市場,失業率已有見頂回落的跡象,而不是進一步上升。近日塞車的現象又再出現,顯示香港人的景況正在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