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翻錯黃曆 特朗普亦保不了她
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中回應議員的查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存亡威脅,日本有權行使集體自衛權。
根據波茨坦公告,二戰後,日本須把台灣的主權交還給中國。那台灣有事,只能是中國的事,與日本無關。高市早苗的說法,豈不是等同說,如果台灣有事,日本可能出兵干預。
中國的事豈容日本威脅以武力干預?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就發表嚴正聲明,反對這種錯誤觀念。
其實,日本自1972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之後,一直在這方面十分小心,避免觸及中國的紅線。現實是日本與台灣之間,並沒有像美國與台灣之間還存在着聯防條約,台灣有事怎樣扯也扯不上日本。即使是美國,亦一向在這個問題上採取戰略模糊的態度。直到有一次,前美國總統拜登在回答記者查詢時,一時把說話「講過了龍」,說中國若武力攻台,美國會出兵防衛。
拜登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當時他還想競選總統,以為這樣說有助拉票。惟事後,美國很快又恢復以戰略模糊的方式,盡量避免在這個問題上明確表態。
美國之所以選擇不在這個問題上明確表態,是因為他們最想看到的是中國處於分裂狀態,所以要避免刺激現狀的改變,尤其是要避免與中國出現軍事衝突,對此,他們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所以他們希望日本能分攤一部分美方的軍事責任。高市早苗是為了向美國效忠,才會在台灣問題上作這麼強硬表態的。
然而,特朗普正計劃明春訪華,與習近平會面,當然不想蹚高市早苗的渾水。結果,高市早苗的效忠並沒有贏得美國的讚許。反而在國內引起不少反對的聲音,三位前首相都擔心高市的言論會誤導日本的安全政策。連高市早苗自己亦表示,以後不會再用同樣言詞去表達日本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特朗普之前曾表示,他上台後一定會打好「台灣牌」。但隨着中美國力的此消彼長,台灣牌已愈來愈不好打,美國原先設計出來的第一島鏈,已未必保得住。美國的選擇都不是在第一島鏈增強軍力,而是自己主動後撤至第二島鏈,把第一島鏈的防衛責任更多地推卸給日韓與菲律賓。
高市早苗只要數一數駐日美軍的人數是多了還是少了,就知道美國是怎樣盤算形勢了。美軍自己撤回去關島,去澳洲,卻叫日本增加國防預算,多買美國武器;這符合日本的利益嗎?很明顯,美國是想拖日本落水。高市早苗自告奮勇,美國當然歡迎;但美國會非常小心,避免在不適當的時候被日本拖下水。高市早苗宜好好吸收今次失言的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