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生活
2019-04-18 06:00:00

仿新加坡輸入醫生

分享:

家人看病,醫生給了點藥,說如果沒改善的話,晚上入急症室。由於情況沒有改善,但我擔心在急症室等太久,最後選擇看私家醫院的門症。 
 

私家醫院的門診很有效率,不到一小時便已經見到醫生,醫生建議留院做檢查,排除較嚴重的問題,但醫院沒床位,於是轉介我們去其他醫院。打電話去附近醫院查到有床位,但要看了門診才收症,去到門診卻發現原來只有一個醫生,預計等候時間為兩小時,連入院手續和檢查時間,用了差不多四小時,結果整個看病入院過程,可能比去急症室更久。

香港整個醫療系統,已經嚴重超出負荷,不但是公營體系,私人市場也不見得很充裕。有了自願醫保後,私人市場可能更緊張。往後即使人們願意付錢,也未必能獲得適切的醫療服務。

香港增加醫科生名額,已經是遠水不能救近火,要大量輸入海外醫生才能滿足需求。現時海外醫生要考本地執業試的要求已經不合時宜,有實力的醫生未必願意考專業試,正如我在大學教廣告,如果要考專業試的話,我一定不會教。早前有報道指,中大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因為沒有考專業資格試,只能「有限度註冊」,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贊成有團體提出,仿效新加坡的做法,訂立認可院校或醫療機構,免試輸入海外醫生,這已經是質素的保證。如果仍擔心質素問題,可以採取比新加坡更嚴苛的標準,從新加坡名單中精選院校或機構,這總比因缺乏資源導致的質素下降好。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