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敢
勇敢這個特質常常被誤解、被標籤。
首先它不應被歸類於男孩子或女孩子。男孩子勇敢是理所當然,女孩子勇敢似乎是稀奇事,對男、女孩的成長造成性別偏見,在自我價值觀的建立構成不必要的壓力。另外有時孩子們會玩「比勇敢遊戲」,為了顯示膽量,看誰人夠膽徒手抓曱甴,甚至看誰人跳樓梯最高最遠等危險行為。然而,勇敢不等於膽量。勇敢是面對不合理要求時仍能堅決說不;勇敢是明知前路險阻但仍決心實踐;勇敢是承認自己過失並改過自新;勇敢是不逃避個人責任而願意付出。
談到勇氣,源於弟弟在學校發生的一件事。弟弟本學年初起逢星期四需要到英文閱讀室當值,幫忙老師和同學借還和整理書籍和教學遊戲工具,一直以來也沒有聽到說過甚麼困難。直至早一個月,弟弟忽然說不想當值了,只說自己一直都做得不太好,倒不如把小息的時間留給自己休息。那時候我還察覺不到甚麼異樣,只是鼓勵他堅持把餘下任期做好。
時間再快轉到上周五,弟弟放學哭著致電給我,說由於他連續三星期沒到英文室當值,負責老師要記他缺點,我才發現事情不是我想像般簡單,要好好地和弟弟詳談,拆解他當中經歷的感受,才能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未。原來事情最開初,是源於弟弟早前忘記到英文室當值,直至上課鐘聲響起他才想起來。他害怕被老師責備,不單當天沒有向老師道歉,甚至之後逃避當值。事情越拖得久,他便越害怕,也便越逃避。最後當然逃不過,便發生了記缺點風波。
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其實只是我們眼見的冰山一角。行為最直接是由情感自然帶動,面對驚慌、擔心,逃避是保護自己的自然反應。然而為何不同人面對同樣事情又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答案是源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人生觀、價值觀。仔細地留意和正視自己當下的情緒,思想一下自己持守的信念和價值,自然會作出適當的處事方式。
和弟弟談完後,他理解到逃避不是辦法,最於也要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大意和過失。我們一起寫了一封道歉信給老師,而弟弟也當面向老師認錯,並提出加倍當值補償。最後,老師原諒了弟弟,也沒有記他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