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八年前開始將「照護食」概念帶入香港,向長者、照顧者、業界從業員推廣如何讓長者有尊嚴地進食,並便利家人及從業員的照顧工作。時至今日,照護食不僅獲得政府、商界、社福、醫護及教育等界別的認同及應用,更成功地以《適老易食食品(適老照護食)通用要求》納入《灣區標準》,日前獲廣東省人民政府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正式頒發《灣區標準》確認證書,並探討日後深化合作機會,包括建立:人才交流專家庫、引入更多社會服務、遠程醫療及科技等服務與產品標準化等。這一切成果,離不開眾多有心人士、企業及機構與社聯「同行共創」,讓一群吞嚥困難人士及長者能夠「食得開心又安心」。
過去香港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市場上不同院舍及產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因此,社聯與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制定一套統一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
在推動過程中,醫院管理局、多間院舍及食品生產商積極使用《照護食標準指引》製作產品,這不僅提升了長者的膳食質素,更有效減少因吞嚥困難而導致的營養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等健康風險。
同時,社聯推出「照護食種子餐廳計劃」,愈來愈多有心商界伙伴響應,攜手於社區推廣「吞嚥友善餐廳」,這些餐廳遍佈港九新界,涵蓋中、西式及不同級別的照護食菜式。商界除了從銀髮經濟角度推出照護食產品之外,分享一些「
老了的顧客」因牙齒脫落或是吞嚥困難等原因而沒有再去餐廳,所以希望透過照護食吸引「老顧客」與家人能夠外出用餐時重拾進食樂趣,與親友「同桌同食」。
隨著大灣區人口高齡化,照護食標準化及產業化將成為提升長者生活質素的重要一環。近年社聯積極參與粵港澳三地在照護食及長者服務的交流合作,例如:參展廣州老博會、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與澳門社會工作局交流,以至每年一度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等。聯合跨境跨界別的力量,共同推動照護食及長者服務創新及人才培訓,讓更多有需要人士享受「舌尖美味與安全」。

《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頒發照護食《灣區標準》確認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