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0-01-02 04:30:00
日報

從營銷角度看黃色經濟圈

分享:

早前有一些關於黃色經濟圈是否經濟的討論,今天我想從營銷角度談一談。

首先,關於市場規模的問題。如果區議會選舉是政治表態的話,當時有294萬選民投票,以粗略6成計算,黃色消費者也有超過176萬人,等於香港人口的四分之一,這個消費族群一點也不小。很多產品或服務類別中,領導品牌也只有10多個巴仙的市場佔有率,接近200萬消費者的市場不可小覷充。

而且這只計算登記了的選民,如果以坊間估計,反建制者偏向年輕的話,18歲以下的消費者,也有很大部分是黃色消費者,這個市場應該更大。不但黃色經濟圈有足夠大的市場,即使建制人數稍遜,要成立藍色經濟圈也並非不可能。
 

營銷從來都不用爭取大部分人的支持。即使大部分消費者討厭你,但只要有小部分消費者是你狂熱的擁躉,品牌便很成功。以前便曾經遇過有客戶以觀眾投訴的次數作為廣告成功的指標,愈多人投訴,代表引起更多人注意,討厭你的人會罷買,但喜歡的人會更為追捧。我自己也有客戶在遇上公關災難的時候,銷售反而上升的奇怪現象。

品牌也不一定要價廉物美和方便快捷等功能價值。品牌賣的還有精神價值,蘋果的產品並不便宜,產品也不是完美,但仍能吸引不少果粉,他們會因為蘋果作出改變世界的創新而購買。Nike的產品也並不便宜,但消費者會因為「Just Do It」的品牌精神而購買。只要有足夠多消費者認同你的精神價值,品牌便能生存,甚至成為領導者。

adbl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