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到燈籠洲街市,幸運地在英姐的菜檔遇上來自台灣的綠竹筍,趕緊買下來。綠竹筍又名馬蹄筍,是慈竹屬的竹子的筍子,在每年5月至10月間當造。由於它的形狀彎彎的,所以被稱為馬蹄筍。春天的綠竹筍爽脆、清甜、纖維幼細,份外脆嫩可口。
要把竹筍的草酸、尿黑酸及澀味除去,先要將筍子水煮及浸泡;而且生竹筍含有醣苷,具有微量毒性,必須徹底加熱才可食用。做法簡單:將筍子洗刷乾淨,預備一大鍋水,加入一把米糠或米粒(也可用較濃的洗米水)、兩隻辣椒乾或辣椒,將水燒滾,放入原個連皮筍子,一同烹煮半小時至45分鐘。下米糠或米粒的原因,是因為有助其吸附澀味成分;下辣椒大概是平衡筍子的寒性。

1. 先把竹筍洗淨。

2. 筍子連皮煮即可。

3. 泡浸去除澀味。

4. 去殼切除底部。

5. 開成所需形狀。

6. 加入沙律醬佐之。
竹筍的外殼含有還原性亞硫酸鹽,烹煮時能軟化纖維,使筍子更嫩;若去殼後才把筍肉水煮,會使筍肉因氧化而變色,因此還是帶殼煮的好。煮好後要把水棄去,將筍子放在新鮮的清水裏浸泡至涼。放涼後,除去筍殼,切去最底部堅硬的部分,將筍肉按食譜切成適當的形狀,之後再烹調。
竹筍沙拉是台灣著名小吃,烹製方法簡單,正如上述步驟,最後將煮好、冷卻了的筍子切成楔形或小塊,冰涼後拌上沙拉醬(沙律醬)即可。今天想讓各位讀者多看處理筍子的圖片,辣子春筍紅燒肉食譜留待下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