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8-03-26 06:00:00

大學玩眾籌:美國得,香港唔得?

分享:
美國的大學籌款活動好玩又多元化。(資料圖片)

美國的大學籌款活動好玩又多元化。(資料圖片)

阿茂派錢之蠢之浪費,是可列入教科書的政府無能示範。重複觀點再罵一次沒有意思,還是講講其他話題吧。
 

話說維珍尼亞理工大學(即我老闆)上星期舉辦了一個眾籌活動。在24小時內,全校大小部門學系動員職員老師學生校友捐款,齊齊在Twitter等社交媒體打卡呼籲。

籌款活動沒有特定目的,各部門學系收到錢可以去買器材搞獎學金,也可以邀請多幾個名人來演講。

活動好玩之處在各種的「挑戰」,好像打機過關一樣。例如某校友應承捐出1萬美元(約7.8萬港元)給科學院,條件是先有300人捐款給同一學院;又例如神秘人深夜開出條件,只要在未來兩小時有多50人捐款,就會捐出5,000美元(約3.9萬港元)。有最多人捐款或捐款最多的學系,大學也會發放特別獎金。

玩了一日結果如何?大學籌了超過160萬美元,即約1,200萬港元!

其實這個金額碎料而已。最誇張一次是2016年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在一日之內籌了1,800萬美元(約1.5億港元),金額勁過搞一次歡樂滿東華。有錢搵又玩得開心,效果又比傳統寄信寄電郵叫校友捐錢明顯,相信美國會有愈來愈多大學搞這種眾籌活動。

對我這個香港人來講,美國大學的籌款活動從來有點不可思議。香港的大學捐款主要是靠富商大賈慷慨解囊,命名這棟大樓那個獎學金,「庶民」校友出錢從來不常見,結果是大學管理層對大學生的政治言論社會運動尤其關心。

撫心自問,對大學的感情遠不及對中學的深,問問在香港讀完大學的朋友,也沒有幾多個有甚麼歸屬感。感情淡薄,就難怪香港的大學不會太花資源向一般校友揼心口。

香港一些名牌中小學,多一分感情加上望子女成龍的動機,搞籌款反而比大學搞得更專業更有規模。

為甚麼美國大學生比香港的愛得更深?除了美國大學有獨特的體育文化(大學美式足球隊搞得好,足以吸引更多學生報讀,舊生亦會做一世擁躉),地理因素也是主因。

美國大學生絕大多數「離鄉別井」讀書,近者幾小時車程,遠者橫跨東西岸,第一次離開父母和成長地,到一個陌生新環境自立生活4年(美國電影電視常見橋段),絕對是個難忘經驗,對大學感情因而特別深刻。

相比之下,香港大學生大部分是無住宿的走讀生,朝早返學上堂,夜晚搭半個鐘地鐵返屋企食阿媽煮嘅飯,真正花在大學的時間不多,走埋堂日日去兼職拍拖就更加印象模糊。

中學每日8個鐘頭返足六七年,反而有感情基礎,畢業時含淚唱「告別校園時」。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