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許食肆申請特別牌照讓狗隻合法進入餐廳,只是小德政,市民真正需要的是大德政。(資料圖片)
在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及計劃放寬《食物業規例》,容許食肆申請特別牌照,讓狗隻合法進入餐廳,以促進寵物友善。
就此政策,行政會議成員、自由黨黨魁張宇人由於曾指批准狗入食肆有助生意屬「想法不正確」,因而被記者問及想法有無轉變。他的回答是:不相信會出現寵物排隊的食肆生意「爆到七彩」、而普通食肆無人幫襯的現象。
純從生意的角度看,我同意張宇人的看法,甚至有可能,有的客人會拒絕光顧寵物准入的食肆,也說不定。然而,這政策的目的明顯不是為了促進飲食業的生意,而只是回應某些市民的呼聲。
我沒養寵物,對寵物的興趣也不大,不過純從政策來看,這顯然是一項小小的德政,這完全是從現實的角度看。問題正是只在於:這只是「小小的德政」,而市民真正需要的,是「大大的德政」。
這些年來,香港人,以至於全世界,對於生孩子興趣缺缺,但對於養寵物的意向卻愈來愈大,把寵物當作孩子者比比皆是,更不待言,寵物變成了一門愈來愈大的產業。
為政策同意這趨勢也好,不同意這趨勢也好,但這是社會現實,不得不正視,這甚至是和民生、市民的福祉息息相關。
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寵物政策」,從公屋養寵物的指引,到大型寵物的第三者保險,大廈的寵物設施,寵物和主人的法律關係等……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因此也列不出這麼多。不過,我作為路人,卻每天都在目睹溜狗者的狗隻隨地小便,往地上沖沖水便當完事,但這其實只是溝淡,尿液依然存在。但我也同情養狗者的處境,狗公廁嚴重不足,狗公園非但數目不足,而且往往要有車階級才能去到。
政府只要有心為市民謀福祉,以上問題不難解決:公屋分為「可養狗」和「不可養狗」兩大類,大廈中間一層中空,作為狗公園,專為住養狗所用,可豁免樓面積,諸如此類。正如前文,我對寵物無感。但我認識到市民對此課題的重視,因此認為政府必須有專人訂立和執行寵物政策,但是政府和政客們,卻明顯和市民的想法和需求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