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1-02-09 04:30:00
日報

明刀明槍 純正啤殼

分享:
軟庫據報也計劃考慮以SPAC形式上市。(資料圖片)

軟庫據報也計劃考慮以SPAC形式上市。(資料圖片)

本港新股市場一片瘋狂,新經濟股及具備主題的新股尤其當炒,上市升幅倍數計已是等閒之事。至於在美國,早已有廣泛報道,及相當盛行的是以SPAC、即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特殊目標併購公司形式的上市模式。
 

這些被形容為所謂「空頭支票」公司,或空殼公司的上市潮一點也無錯。簡而言之,是槓桿基金或私募基金,透過成立空殼公司,然後上市集資,並在承諾的預定時間內,收購指定的目標公司。換句話說,由空殼公司上市後再在預定時間之後,通常是大約18至24個月,透過完成收購原本預定的目標公司,就會成為有實際業務的實體。試想,如果該目標公司估值不斷提升、經營有更好成績的話,SPAC就會提供潛在上升空間。


今年以來的不足兩個月時間,涉及SPAC形式的上市已籌集約40億美元。至於去年一整年,據統計在美國利用特殊目標併購公司形式上市的就有248宗,涉及830億美元,數字是前年的六倍。


SPAC上市形式開始大行其道,某程度上或反映美國市場的啤殼潮興旺,皆因由成立到上市,空殼就是空殼。可是,市場有供應總是因為同時有需求配合。一方面,資金尋求回報,已經上市的股票也未必滿足到市場不斷提升的風險胃納。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很多擬定上市公司都因為業務經營、財務數字及估值受到影響,但卻有頗大資金需求,SPAC的渠道變相提供集資捷徑。更甚是,不少私募基金早年入股的前期投資項目,往往已屆承諾上市期限,基於大部分入股項目都是靠槓桿,結果現在SPAC的熱潮就形同是以新的槓桿去償還舊槓桿。

Ad Block


最近,軟庫及WeWork據報也計劃考慮以SPAC形式上市,是反映對未來更有信心,抑或是完全相反,後市會提供答案。的確,這個市場新玩意是成就了很多變相借殼上市活動,據報以特殊目標併購公司形式上市,而再成功將目標資產注入,需時約7至8個月,相比傳統借殼平均要16.3個月快得多。


香港是否需要跟隨國際市場趨勢引入明刀明槍啤殼?肯定市場會有一番爭議。從正面的角度看,擺明認可借殼上市形式,並以此規範化,總比之前來的有規有舉及有透明度。可是,任何資產或市場操作,市況逆轉就是最大敵人,本港投資者仍傾向保守,似乎受不來。  

Ad Block

逢周二、四刊出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