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呼籲對歐盟徵收新的50%關稅,但兩日後又把這些關稅的生效時間推遲到7月9日。(資料圖片)
在中美關稅問題暫緩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呼籲對歐盟徵收新的50%關稅。不過,兩日後特朗普又把這些關稅的生效時間推遲到7月9日。這場涉及數萬億美元的貿易博弈,不僅關乎汽車、藥品等關鍵產業的命運,更將重塑世界經濟格局。
歐盟由27國組成,長期佔據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的寶座。2024年的貿易數據顯示,歐盟出口美國6,060億美元商品,而美國輸出3,700億美元貨品到歐盟區國家,當中逆差達到2,360億美元。
美歐貿易總量佔美國GDP的4.9%,這個數字是美中貿易佔比(2.2%)超兩倍。這意味着,美歐關稅影響的波動,都可能在美國經濟體上引發連鎖反應。若深入分析歐洲對美出口結構,會發現兩行業最大影響。
首先,醫藥板塊以1,270億美元的年度出口額高居榜首,這背後是拜耳、賽諾菲等製藥巨頭的全球布局。另一個則是汽車產業,以452億美元的出口規模緊隨其後,德國製造的豪華車隊,常年穿梭於大西洋航運線上。令人意外的是,歐洲人還向美國輸出了54億美元的葡萄酒文化和44億美元的香水時尚,這些「軟實力出口」正在悄悄改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
面對歐洲的商品洪流,美國手中握有籌碼也不少。能源領域首當其衝,頁岩油催生的石油天然氣成為對歐洲市場的戰略武器。航空製造業則展現出另一個優勢,波音及其供應商每年向歐洲輸送價值323億美元的飛行器與零部件。
最特殊的貿易品類當屬人類血漿,這項價值52億美元的貿易,暴露出歐洲醫療體系對美國生物製品的深度依賴。而124億美元的汽車出口數據背後,隱藏着歐洲品牌在美國本土生產後,又返銷回歐洲市場。
回顧2018年貿易衝突,25%鋼鐵關稅引發連鎖反應,當時拜登政府在2021年達成臨時休戰,隨7月9日最後期限臨近,這場涉及全球12%經濟總量的貿易博弈將令股市、匯市再一次翻天覆地,投資者應繫緊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