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10-30 08:05:00

致五千年後的你

分享:
致五千年後的你

世界博覽會(世博) 每五年舉辦一次。(資料圖片)

每五年舉辦一次世界博覽會(世博)從來都是人類文明與科技進步的縮影,是各國展示最先進技術與動人文化的交流平台。最近筆者成功趕上了大阪世博的尾班車,有見證這項世界級大型活動如何促進各國交流的同時,亦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理念(SDG)具體實踐出來,實在難得。

這次的大阪之行,除了流連於未來感十足的展館,我還特意拜訪了大阪歷史博物館。那裡展示了1970年首次大阪世博會埋下的兩枚「時空膠囊」(Time Capsule):一枚已在2000年按期開啟,之後每100年會打開一次;而另一枚仍深埋地底,預定五千年後才能打開。

adblk5

五千年後的你,會過著怎樣的生活?當我凝視「時空膠囊」拿出來的文物,彷彿在與遙遠的未來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1970年世博天馬行空的建築狂想,到今日會場聚焦於綠色創新科技,現今各國的焦點清晰可見。在今屆會場,我見到全球首台氫能自動販賣機——它無需插電,僅靠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化學反應發電,整個過程真正做到零碳、零污染。這不禁讓人想起最近轟動能源界的一則新聞:權威智庫Ember的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發電量,歷史性地超越了燃煤發電,打破了燃煤長達半個世紀的領導地位。

回溯歷史,能源轉型往往標誌著人類社會的重大進步,正如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就是由燃煤及蒸汽機所推動。這次新能源發電的突破,無疑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新里程碑。

上一次大阪世博舉行時,電動車普及的概念仍是空中樓閣,而今已駛入尋常巷陌。今年世博展出的碳捕捉技術、精巧氫能裝置,未來或將成為「碳中和」時代的「日常用品」。不過,當風能和太陽能發展站穩腳後,我們還須認清:現代能源轉型遠較從前來得複雜。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高能耗產業難以單靠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發展其他綠色燃料組合也十分重要。

adblk6

以運輸為例,鋰電動車雖然已搶佔私家車市場,但由於重量與充電時間的限制,仍未吸引長途重載的公共交通及貨運車輛去使用。相反,近年獲得各國政府青睞的氫燃料不但潔淨且能量密度高,也能短時間完成補給,這種效率優勢使氫燃料電池在商用運輸領域極具競爭力。煤氣公司看準綠色燃料在能源轉型時代下的潛力,近年積極拓展綠色燃料業務,發展海運綠色甲醇、航空可持續燃料(SAF)及陸路氫能,致力為社會構建一個更全面的綠色能源體系。

氣候變化下的地球,五千年後面貌或已難辨。但可以肯定:今日在世博展示討論的每一步能源多元發展,皆是在為五千年後的未來,竭力種下一片綠色希望。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