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7-12-15 06:00:00

證監是否已被長毛俘虜?

分享:
圖為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資料圖片)

圖為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資料圖片)

香港有兩個長毛,一個在政壇,一個在股壇。同人唔同命,政壇那個被DQ,股壇那個疑似令幾間上市公司被DQ。那麼,兩個長毛究竟有何共通之處呢?政壇那個被指「騎劫」議會,股壇那個疑似「俘虜」證監!

「俘虜」之說不是信口開河,因為我是這個問題的專家。「規管俘虜」(Regulatory Capture)的理論,是芝加哥學派元老史德拉(George Stigler)在半世紀前提出的。這套獲諾貝爾獎委員會加持的理論,徹底改變了經濟學界對政府規管的看法。

規管俘虜,就是指政府規管並非針對「市場失效」(market failure)對症下藥,而是被個別市場人士「俘虜」作為替其私人利益服務的政治工具,「政府失效」(government failure)是也。以美國的證券市場為例,史德拉的實證研究發現,成立證券交易委員會沒有提高投資者的平均回報,他因此認為,強制訊息披露的效果,只是提高了企業在市場融資的入場門檻。

其後更有分析指,戰後一些商業銀行企圖挑戰傳統投資銀行上市包銷的領導地位,三十年代的證券法雖然未必令摩根大通(J.P.Morgan)等專做包銷的投行真接得益,卻大大削弱其他兼做零售的傳統商行的競爭力(當時強制投行與商行業務分家的Glass-Steagall Act亦有類似的市場效果)。果然,三十年代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漸漸收復失地,其中一大原因便是多得證券業的新規管成功被這些投行「俘虜」。

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煞有介事地澄清,監管機構絕非根據「謎網50」照單執藥,證監會企業融資高級總監戴霖卻承認與股壇長毛不時有聯絡。證監是否已被長毛俘虜?問題重要,分析卻少得離奇(代表金融服務界的張華峰最近提出8點意見,只得一點建議,DQ後,證監委派獨立執董進入董事局,完全漠視證監可能被「俘虜」對金融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欄友曾國平質疑,證監DQ行動明顯左傾(「謎網50」圖中左邊的公司首先中招,位置偏左的股份也明顯下跌),大師周顯更直指,劉局長的話並不正確。

我要補充的是,事實不正確的話,政治上可以非常正確。試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做球證的證監會高層總不能像落場踢波的獨立股評人一樣,輸了股票後,DQ令他輸錢的上市公司吧?換個角度問,假設證監會邀請曾宣布「勒令停牌只是第一步」的長毛加盟執法,到時你認為,正式成為監管者的他,以後大手買賣股票會否被質疑涉及利益衝突呢?

不要誤會,這裡我不是質疑長毛的眼光或操守。問題是,就算他的眼光比所有沽空機構更獨到、操守比住公屋的政壇長毛更高尚,制度上容許市場人士輸了股票後,公開警告「停牌公司將會陸續有來」成何體統?我不敢說證監已被長毛俘虜,我只希望劉局長除了明白甚麼是政治正確之外,更要懂得甚麼是程序正確。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