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樓不如買金買股買比特幣
今個中秋節,月光特別靚,老婆心情亦特別靚,提議開支酒慶祝下。我以為聽錯,在老婆改變主意之前,「嗱嗱臨」開了支靚紅酒,問老婆為甚麼這樣好興致?老婆話不但金股都賺錢,連比特幣都賺,不開支紅酒對唔住自己。不過,賺幾多都沒有樓價跌了那麼多,「賺埋都唔夠填氹」。老婆問何以差不多所有投資產品都大升,唯獨是樓價下跌?我話,那便要把酒問青天。
其實今次不是物業與金股比特幣的比較,而是他們的負債,一般人買金買股買比特幣都不會問銀行借錢;就算問銀行借錢都是用作短炒,有錢賺一定走,就算沒錢賺都走。既然沒有問銀行借錢,銀行又點會call loan?銀行不call loan,就算下跌都不會輸到入肉。
買樓就不同,買樓除了資產之外,仲買落一筆債,商業物業本來只可以借四成,但銀行見到四成很安全,於是提議客戶可以借多些,最低限度都可以借多兩成。如果用來買金股比特幣就發達,但銀行覺得不安全,於是提議客戶買債券,最後不少債券清零,客戶的借貸比率由四成上升至六成;適逢樓價下跌,不少持有多個物業的投資者非常頭痛。
住宅物業亦好唔得去邊,如果是自住的話,可以借足九成,即是買樓之餘,同時買入一筆相等樓價九成債務,債務不會變而樓價會變,當樓價下跌,銀行有權call loan,迫債仔賣樓。不過,銀行亦以大局為重,對於只是持有一個作自住的單位業主,即使資不抵債,只要準時還款,銀行都不會call loan,否則就天下大亂。近年買樓的人遭受雙重損失,除了樓價下跌之外,亦坐不到金股比特幣上升的順風車。不過世界就是這樣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最怕就是變軌之後,樓價上升,金股比特幣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