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9-06-17 06:00:00

身體最誠實

分享:
市民透過身體力行去說明法治對香港是如何的珍貴。(路透社)

市民透過身體力行去說明法治對香港是如何的珍貴。(路透社)

我從不在本欄講政治,一來自己的政治取向與大眾利益無相關,二來政治分析非我專長,無謂在此班門弄斧。今日講《逃犯條例》修訂,我也只是從經濟的角度去分析。 

條例修訂對法治有甚麼影響不少律師已向大家解釋,在此不贅。但法治對經濟的影響卻不可忽視。論地大物博,香港能否在大陸的城市中排前十名我有疑問,加上地理上又離開政經中心十萬九千里,香港沒有了健全和獨立的法律制度,還能憑甚麼吸引投資者在香港而非上海或深圳投資? 
 

adblk5

是的,法治對很多人來說是虛無飄渺的概念,不少人更認為這東西只適用於西方社會。即便這樣,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多少也要照顧外國投資者的要求吧。說到底,外國那些「唯利是圖」的投資者最終還是向錢看。 

我是做實證研究的,所以成日提醒自己talk is cheap,再加上唯心論或陰謀論基本上無法被證實,所以那些KOL或政客無論就修例說得如何動聽我一般都是無動於衷的。事實上,這幾年留意新聞的都會發現,有泛民的議員口中反對惡法,卻經常在立法會投票時「失蹤」;有建制派的議員口中說愛國,家仇國恨琅琅上口,旅行時卻只會選擇到外國勢力那裡去。現在美國國務院已明言修訂通過後將危及《美國-香港政策法》,欄友徐家健接受訪問亦指,會影響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美國在香港的利益,外國資產在修例後撤離香港並不是甚麼天方夜譚。 

你可能會說沒有外資,還有愛國商人。可是,建制派議員最近在樓市的行為,可以說是身體最誠實的最新例子。由陳同佳案「要將殺人犯繩之於法」到「要為現行法例堵塞漏洞」,建制派口頭上都是全力支持香港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決定,不過,近日新聞就指有建制派議員,原來已放賣手上幾個總值過千萬元的住宅物業和車位,亦有建制派議員擔任非執董的公司提出「認為近期發生的社會矛盾和經濟不穩定將可對香港商業地產市場的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因而暫停向買下的地皮提供財務資助,向政府撻訂2,500萬元。是的,相對於該地皮的價值(110億元),撻訂2,500萬元可能只是一個小數目,甚至乎只是該建制派議員借此向政府的一個表態,不過要用2,500萬元來表一個態,總比他在立法會投一票來得更有說服力。再者,幾十萬市民上街,無數的年輕人湧上街頭,更多的朋友在考慮移民,大家用腳投票的行動,就是透過身體力行去說明法治對香港是如何的珍貴。

現時特首只是「暫緩」而不是「撤回」修例,修訂《逃犯條例》還是有機會捲土重來。市民的信心和投資者的預期,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不過歷史的經驗是它們都是要經年月累積,但卻可以一瞬即逝。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