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沽輝達 又關中國事?
雙11這天,市場忽然拋來震撼彈,話說一向積極布局人工智能(A.I.)的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公布,上個月已出售其持有的全部輝達(Nvidia)合共3,210萬股股份,套現58.3億美元;同時亦出售部分美國電信商T-Mobile的持股,套現約91.7億美元。有指軟銀此舉是基於中國科技自主及A.I.泡沫的考慮。
軟銀出售Nvidia股份的決定,反映了其對兩個核心問題的擔憂:中國科技自主進程對Nvidia的潛在衝擊,以及當前A.I.領域可能存在的泡沫。
中國推動科技自主,特別是半導體和A.I.領域的「自主可控」,對Nvidia這家在全球A.I.晶片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而言,確實構成一個結構性的長期風險。首先,地緣政治壓力陰霾揮之不去,早前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了Nvidia向中國出售其最先進的AI晶片的商業自由,迫使中國雲端服務商和A.I.企業必須尋找替代方案。市場隨之迎來國產化替代的浪潮,中國政府正傾全國之力,透過政策補貼、國家大基金及大規模政府採購,扶持本土GPU/AI晶片企業。華為的昇騰晶片已被廣泛應用於國內的AI訓練和推理場景,成為Nvidia最強勁的替代者。在特定領域如政府項目的A.I.應用上,出於安全與合規的考量,優先採購國產晶片已成為國策,一個受保護及龐大的內需市場,維護了國產晶片的市場需求,現金流循環有助進行技術換代。中國科技自主是產業再一次化被動為主動,意味著Nvidia將來可能失去全球最大A.I.應用市場之一的絕大部分份額。軟銀的出售,正是針對這種「地緣政治脫鈎」風險的提前避險措施。
至於有關早前披露大手沽空科技巨企的傳奇對沖基金經理布瑞(Michael Burry),繼早前發表的「AI泡沫論」引發市場熱議後,近日再於社交平台發文指出,科技巨企透過「人為」延長資產「有效使用壽命」,即利用低估折舊抬高利潤整靚盤數,更視之為「今時今日最常見的詐欺(common frauds)手法之一」,實在是對科技企業會計處理手法十分嚴重的指控,篇幅所限,下周再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