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7-18 04:29:32
日報

餐飲業靠數碼化轉型浴火重生

分享:
飲食業

3年疫情期間的種種限聚措施,改變不少港人飲食消費習慣。(資料圖片)

香港的餐飲業還有甚麼出路?

差不多是5年前吧,當時新冠肺炎疫情還一波接一波,有投資本地餐廳經驗的我,在本欄提出餐廳食肆也有小蠻腰現象:經濟不妙,高檔次層面餐廳需求不變,中層大跌,低層只略跌。3年疫情過後,經濟復甦不似預期,香港與內地價格嚴重脫節導致北上消費成風固然是原因之一,本地餐飲市場持續疲弱,我認為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疫情期間的種種限聚措施,改變不少港人飲食消費習慣,包括外賣平台崛起,有機會成為餐飲業的另一出路。

adblk5

以食肆收益作比較,過去一年的水平仍未回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高位。以食肆收益數量指數作比較,過去一年的指數更只回復到廿年前的水平。最具代表性的食肆類別,受結業潮影響最大的中式餐館收益仍未回復到疫情前高位,非中式餐館的收益表現比中式餐館好些,但明顯跑贏大市的就只有快餐店,這個市場像部分我認為現是「小蠻腰」的延續:高級的非中式餐館較中層的中式餐館受影響較小,低層的快餐店能夠跑贏大市,卻不能不提比快餐店增長得更快的外賣餐飲服務。 Keeta曾透露,過去兩年餐廳在平台上的銷售額翻了一番,情況正如其他網購受惠於疫情時消費者減少到實體店消費。擴展外賣生意一直是本地餐飲業轉型背後一大推動力。疫情過後,這股推動力能否帶領行業浴火重生?

Grok背後的人工智能原來是關鍵之一:「香港餐飲業的出路在於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結合科技、本地特色與創新經營模式。關鍵是精準定位目標客群,控制成本,並善用數位工具與品牌故事來脫穎而出。同時,密切關注經濟與政策環境,抓住旅遊業復甦等機遇。」如何結合科技善用數碼工具?人工智能的答案強調線上平台與外賣服務(加強線上銷售,優化外賣菜單,並利用數據分析了解顧客喜好)、智能科技(引入自動化點餐系統、自助結帳機或機械人服務員)、社交媒體行銷(透過短片展示特色菜品或餐廳故事)。

adblk6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數碼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只是香港這個一向高度密集的先進城市所受到轉型的壓力較小。今時今日,除了賣名廚手藝個人服務的頂級食肆不會考慮外賣,其他檔次的拒絕創新轉型只會等待加入結業潮。財富效應之下,消費者比以往更追求性價比;價格效應之下,本地行家的競爭對手多了大灣區比我們早一步數碼化轉型的食肆。

先做好本地特色這本分,再借助外賣平台的大數據來精準鎖定客源,可能是香港餐飲業的一條出路。內地各大餐廳及茶飲店,早以借助平台數據進行數碼化,商戶可查閱每日收入、訂單等基礎數據,了解消費者需求,進一步通過數據開發和管理各款菜式,甚至可為品牌提供店舖選址、分析行業趨勢等。是的,Deliveroo離場後,市場更多關注一直比價格而非宣傳的Keeta,但更多人可能忽略了Keeta背後所提供的數碼化支援,商戶可以較低的投入及成本,即時提升餐廳的數碼化水平及營運策略,確保在今天的經濟環境下,助其維持競爭力。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