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意識流行,除了羽毛球,香港年輕人亦流行匹克球。(資料圖片)
我小時候,酒樓的主要生意之一,就是雀局。我12歲時,已在打雀局,有一頓館子吃香喝辣,還可賺點零用錢。
那時候,不打麻雀,就沒有社交,沒有朋友。有時,甚至是認識男女朋友,也是從麻雀枱認識,要不就是看電影,沒有其他了。
其實,在冷氣機普及了之後,大笪地、廟街等地,已不大流行。現時的高官不但是老餅,而且在少年時還是死讀書的毒男毒女,足不出戶。OK,相信當官之後,也是如此。八、九十年代之時,都是去藝術中心,看看芭蕾舞、音樂劇,裝B嘛,我以前為了溝女,溝那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也陪看了不少。
簡單點說,他們都是離地的。
大約是九十年代,有了卡拉OK,蘭桂坊也火熱起來。由於大學學位的量化寬鬆,大學畢業生變得貼地了,也唱K了。在這個年代,不唱K,點溝女呀?陳奕迅的《K歌之王》,正是因時而起。
相信本文的大部分讀者,都是屬於這個年代,比我還要熟悉,不贅了。
先前我在本欄講過,今日的人都去私竇,不去卡拉OK,因一來平,二來地方闊落,可有更多嘢玩,如桌球。三來由於不理版權,歌曲的選擇也比較多。私竇有兩種,一種是低級的,在工廠,另一種是高級的,富豪們各有一間,通常不做生意,只供私人玩樂。
令我驚訝的是,board game竟然也有市場,買十零個board game,租一個工廠大廈,飲品任飲,已可call人來玩。這完全是土地問題,可見得年輕人心裏的鬱悶。
還有大量德州撲克的檔口,這等於六、七十年代的大檔,滿街都是。不過由於開得太多,競爭激烈,利潤從很高急跌下來,現在都好難做了。有幾次,朋友約我去鋤弟,去到,原來就是德州檔口,專業的賭枱,有女,居然仲有打機。我心諗,聚賭斷正架喎,找了個藉口,鬆人算了。
此外,由於體育意識流行,有人約女/仔打羽毛球,是真的打羽毛球,當然還有其他的球,如pickleball(匹克球),總之就是一齊做運動啦。
所以,香港人不是不活動,而是高官太out了,不知市民在幹甚麼。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