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4-24 08:00:00

新一代藥物塗層支架縮短通波仔後服藥期 助高風險人士減低出血風險

資料由客戶提供

分享:

心臟病長期佔據本港第三大致命疾病的位置,其中又以冠心病為頭號殺手。冠狀動脈血管主要作用供應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以維持心臟運作,若脂肪逐漸堆積,令冠狀動脈血管腔內收窄或閉塞,就需要進行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長者、曾中風、貧血、腎臟功能受損及於未來一年將會接受手術等高風險人士現時多使用金屬支架,惟較大機會引致血管再次收窄。近年,有特別針對高風險出血人士進行「通波仔」手術的醫學研究顯示,一些藥物塗層支架能減低血管再度栓塞的風險,亦可加速藥物滲入血管壁,醫生可因應情況,縮短患者於手術後服食抗血小板藥的時間至一個月,從而減輕出血風險。

 

單純使用球囊復發率高達50%

聖保祿醫院心臟專科鄒凱勳醫生不諱言,指不少病人對「通波仔」手術存在誤解﹕「一般病人以為『通波仔』只是用特製球囊擴張血管,若單純使用球囊,血管內的粥樣斑塊或血小板等會積聚,增加血管栓塞和再窄回的風險,復發率可高達20至50%。因此現今醫學所謂『通波仔』的過程,其實是先將裝有小球囊的心導管,經大腿罅或手腕的動脈小切口,伸入血管收窄的地方,然後將導管末端的小球囊充氣,令血管擴張,最後再放入支架將阻塞血管的粥樣斑塊壓平,以達致暢通血管的效果。」

 

金屬支架血管再收窄機會高 藥物塗層支架助抑制細胞增生

鄒醫生續指,傳統上所使用的金屬支架雖然可以有效支撐血管,維持血流量,但畢竟支架屬外來物,有機會令到血管損傷發炎,導致血管內膜增生,術後心血管再收窄的風險仍達10至30%。藥物塗層支架雖然同為金屬支架,但支架表面塗上一層劑量相對較低的藥物,當支架植入血管後,支架表面的藥物就會釋放到血管內壁出現損傷的位置,有效抑制血管細胞增生,減低血管再收窄的機會。

聖保祿醫院心臟專科鄒凱勳醫生表示要減低復發率,除了依靠服用藥物外,病人亦須控制自身風險因素,例如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應維持在理想指標,戒掉煙酒等不良嗜好。

聖保祿醫院心臟專科鄒凱勳醫生表示要減低復發率,除了依靠服用藥物外,病人亦須控制自身風險因素,例如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應維持在理想指標,戒掉煙酒等不良嗜好。

尤其適合短時間內需進行其他手術病人

以往接受「通波仔」手術後,病人一般需服用雙重抗凝血小板藥(一般為阿士匹靈加一款P2Y12抑制劑),為期12個月。然而,這類藥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以求阻止血栓形成,會令病人出血風險大大提高。鄒醫生指對未來一年須接受其他手術的病人而言,12個月的治療方案或會耽誤治療黃金時間﹕「假設病人同時間被診斷出患上冠心病及癌症,因冠心病會導致血管嚴重收窄,進行麻醉時會有心臟併發離世的風險,所以要減低心臟病發的機會,就要先『通波仔』。停服抗血小板藥雖可避免大量出血,卻會面臨血栓危機;癌症治療又不能等到完成12個月藥物治療後才開展。新一代藥物塗層支架的出現正好解決兩難的局面,不但有效減低重造血管手術的機會,也顯著縮減服用其中一種抗血小板藥療程至一個月,從而減低出血風險,醫生就能因應病人的情況,盡快安排另一方面的手術治療,毋須擔心停藥會造成血栓危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