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9-02-12 06:00:00

植入式除顫器 防心臟猝死

分享:

心臟猝死可以殺人於無形,患者會突然失去心臟功能(即心跳停止),而且不可預測,出現病徵後可於一小時內奪命。有研究數據顯示,於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間,本港共發生5,141宗醫院外心臟猝死的個案,當中近八成半的患者送院後證實不治。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曉藍表示,患者病發時大多在家中或街外(醫院外),未能在黃金一小時內搶救,其中8.7%的患者發現有心室心搏過速及心室纖維性顫動,而只有2.3%的患者可在病發30天後仍存活。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及心律學會發出最新指引,建議合適的病人應植入全皮下心臟植入式除顫器(S-ICD),來治療心室心搏過速及預防心臟猝死。
 

心律不正為主因
心臟猝死的病徵包括氣促、頭暈、胸口痛或心悸,而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心律不正。陳曉藍指心律不正包括心室心搏過速,心跳變得太快而速度不穩定及節奏異常,心跳的速度可高達每分鐘超過300次以上,降低心臟把血液泵到全身的效率,導致短時間內缺氧,患者或會在幾秒鐘內失去知覺。本身患有心肌症、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患者都屬高危人士,而射血指數低於30%的患者,每年心臟猝死的機率更高達10%。
 

陳曉藍指出,心臟猝死殺人於無形,患者心跳會突然停頓,可於一小時內喪命。

陳曉藍指出,心臟猝死殺人於無形,患者心跳會突然停頓,可於一小時內喪命。

新式除顫器減感染
要預防心臟猝死,高危人士可考慮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ICD)作一線預防。陳曉藍指出,相比使用藥物,植入式心臟除顫器更能減低死亡率。安裝傳統植入式心臟除顫器需要經血管植入電極線到心臟,過程可能會令肺部和心臟受損。如果電極線受感染,有機會要移除或者替換心臟內的電極線,患者要承擔一定的手術風險。而2017年最新的國際指引指出,新一代全皮下心臟植入式除顫器(S-ICD)不需要經血管植入電極線,整個系統完全植入於皮下,不影響血管且不用接觸心臟,大大減少創傷性和感染的風險,七成植入S-ICD的患者用以作為一線預防治療。
 
不過,S-ICD都有其限制,未必每名患者都適合安裝。陳曉藍表示,預計約有60%患者適合安裝S-ICD。而除了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外,患者亦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服用藥物治療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等高危病因。
 

新一代全皮下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右)與傳統除顫器最大分別是,前者不經血管植入電極線,大大減少創傷和感染風險。

新一代全皮下植入式心臟除顫器(右)與傳統除顫器最大分別是,前者不經血管植入電極線,大大減少創傷和感染風險。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