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6-23 04:30:00
日報

心跳監測 找出病竇症候群

分享:

隨著智能手錶日漸成熟和普遍,不少人無論在做運動或日常生活,都喜歡利用以記錄運動表現和監測健康情況,如心跳、血含氧量等。這些身體狀況指數除了幫助提升運動表現之外,亦可作為監察健康的簡單參考。心臟科專科醫生梁達智表示,有長者遠足時感氣喘,力不從心,運動手錶顯示心跳過慢,事後及時求醫證實患上病竇症候群,隨時有心臟猝死的風險,需要植入起搏器調節心律。

梁達智指,心跳由心臟內一個名為「竇房結」的組織,發出穩定的電流訊號,經傳導系統維持有規律的心跳,正常心律每分鐘約為60至100次。心臟病或電流傳導系統不正常時,可出現心律不整,如過快、過慢或亂跳。

梁達智提醒市民,多留意自己身體狀況,有助及早發現健康問題。

梁達智提醒市民,多留意自己身體狀況,有助及早發現健康問題。

簡單心電圖作參考
智能手錶提供的心電圖,與傳統心電圖比較,最大分別是數據較少,只可監察心律及節奏,但不能檢測到其他心臟問題,故未能取代傳統心電圖。梁智達強調,「智能手錶始終不具醫療作用,數據只可作參考,就算手錶偵測到心跳有問題,也要再做心電圖才可以確診;但智能手錶的好處是可24小時佩戴,以監測身體狀況,有助醫生追查病情,協助確診。」

疫情下不少長者喜歡行山,既可舒展筋骨又能享受大自然。

疫情下不少長者喜歡行山,既可舒展筋骨又能享受大自然。

竇房結功能退化
曾有長者行山未幾已感到氣喘,力不從心,後來更眼前一黑差點暈倒,回過神後發現,智能手錶上的心跳比平日慢,即使休息一段時間後也未能恢復。翌日即求醫,經詳細檢查,確診了病竇症候群。病竇症候群指負責心跳頻率調控的竇房結功能退化,導致心跳變慢或不規則,患者容易出現倦怠或昏厥,而罹患病竇症候群者患上心房顫動的機率也大增。最後該患者接受了醫生的建議,植入心臟起搏器。


植入起搏器
梁達智稱,近年新引入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外形如藥丸般細小,可透過導管經大腿靜脈放入心臟的右心室內運作,不用接駁電極線,有助減低手術及皮膚傷口的感染風險。雖無導線心臟起搏器安全性增加,但運作上仍有一定限制,例如功能上暫時只能做到單線的心室起搏;而患有病竇症候群的病人需要心房起搏,雙線心臟起搏器便透過心臟原本的傳導系統,訊號由心房傳到心室,較符合需要。此外,過多的心室起搏或提高心臟衰竭風險,雙線心臟起搏器偵測到心室有訊號便不會起搏心室,尤其適合病竇症候群病人,建議依醫生指示選擇合適的起搏器。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