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生活
2017-06-01 06:00:00

裙下之臣

分享:

家家戶戶大概都必備一件圍裙,其設計非常簡單且成本低廉,
是最平民的生活用品之一,莫說是收藏價值,就連一般售價也非常低,
不過,圍裙收藏家Morgan Wills卻偏偏沉醉平民廚房,
希望從前人留下的圍裙中找出動人故事。

文:Wing    圖:莊振邦、部分由旺角始創中心及Morgan Wills提供

 

Morgan是位來自澳洲的手工藝師及設計師,自小鍾情於手工藝製作,多年來收集了不少古典布料和布藝飾品,及至後來開始收藏古典圍裙,因而成為傳媒邀訪對象,而她早前更獲邀在旺角始創中心舉辦展覽。「我很喜歡縫製布料飾品,還會時常在世界各地搜集可愛的刺繡或紡織品,因為我喜歡用特別的舊布料做刺繡,無意間便找到一些懷舊圍裙,但我無法單憑它的布料來判斷它的歷史背景,所以我便把找到的古著圍裙都留下來,後來便累積了很多很多。」6年前,Morgan在墨爾本巴拉瑞特市開設自家手工藝店「The Crafty Squirrel」,由於家中的古著圍裙數量眾多,於是她便把圍裙變成日常穿著服飾,部分用作櫥窗擺設,希望有人為她拆解「謎團」,然而,結果卻超出Morgan所想。


主婦團自創圍裙節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全球逾70個地方或國家的母親節,每家每戶的孩子都會在這天,以送花或親自下廚等方式慰勞母親,但墨爾本巴拉瑞特市卻有個特別的慶祝方式,就是參與「巴拉瑞特圍裙節」(Ballarat Apron Festival,簡稱BAF),而Morgan就是這個節日的創辦人之一。「自從我在店裡展示收藏後,很多對布藝有興趣的人都前來參觀,我因而認識很多同好,後來更一同創辦圍裙節。」每年5月在巴拉瑞特舉行的BAF,為期數天至一周,其中一個活動是年度圍裙設計比賽,「這個比賽分幾個類別,每人最多可提交3件設計作品,用料不限,但必須適合穿著及具備保護衣服的功能。」Morgan指,這項比賽每年都有不少人參加,不過最受歡迎的活動,原來是大型的古著圍裙展。「我們每年都設置多個showcase,讓一眾收藏家展示珍藏,舉辦多屆後,我們聚集了很多喜歡布藝的人,BAF已成為我繼續為設計事業努力的動力。」

Ad Block


重塑Dolly Varden 
為尋找設計靈感,Morgan在機緣巧合下,在2007年開始收集古著圍裙,由當時的三十多件,累積至今已達三百多件之多,其生產年代主要是上世紀中,有早至三十年代的出產,亦有近代的七十年代出品,當中亦可分為不同類別,如半身或連身款式、不同的知名老牌圍裙生產商、不同國家的出品,甚至可根據具象徵性的圖案來分類,而當中歷史最悠久的就是Dolly Varden系列,「Dolly Varden是Charles Dickens 1839年出版的歷史小說《Barnaby Rudge》人物,書中故事以1780年為時代背景,因此Dolly Varden的服裝也是當年的時尚服飾。」Morgan指,Dolly Varden於1940年至1960年期間,再次在英美掀起熱潮,全因它的服裝既華麗又富時代感,「Dolly Varden通常穿著縫有花草圖案的波蘭裙,每個都頭戴一頂以絲帶和鮮花裝飾的帽子,因為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時,這款娃娃再次成為熱潮,不少人都把它設計成刺繡圖案,縫製在圍裙上。由於Dolly Varden的帽子和裙子擁有設計獨特的線條,因此,當年她們刺繡時亦以繁複的針法來凸顯其頭部和下半身,現在有些喜歡復古的人也會縫製Dolly Varden圖案,通常以對稱圖案呈現,比起其他圖紋,它需要花較長時間製作。」除了經典圖案,早年美國家庭主婦的圍裙,圖案款式也非常多樣,Morgan指,當時大量生產的圍裙多以廚房為主題,大多印有鍋、平底鍋及多士爐等廚房用品,「反而自家製的圍裙更有趣,主婦們時常利用布碎來造圍裙,有些人更會在教堂外的市集擺賣。她們通常用布料自己縫製裝飾,例如加褶邊、把兩款布料縫在一起作對比,甚至會用手帕來縫製口袋。」

Ad Block


幸福家庭的象徵
「古希臘時期的Crete只有fertility goddess可穿著圍裙,古埃及更只有法老王才可穿著鑲滿珠寶的圍裙。」「apron」一字是由法語「naperon」演變而來,意指穿在身上的小桌布,具保護衣服的功用。根據服裝歷史研究學者Dolores Monet所講,圍裙可分為半身及連身兩大類,而連身款式中,肩帶位置有布藝設計的則稱為「Pinafores」。雖然圍裙曾經是神聖的服裝,不過,到了中世紀時已被廣泛使用,包括家庭主婦、工人、工匠及工藝家等,不同行業的人會穿著不同圖案的圍裙,例如英國的理髮師穿的是格紋,石匠穿的是白色,避免灰塵玷污,而鞋匠穿的是黑色,以防鞋油弄髒。Morgan指,圍裙的象徵性隨著社會變遷而改變,尤其是二戰後的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由於戰後很多家庭破碎,許多人因為戰爭流離失所,甚至痛失丈夫,對當時的人來說,擁有一個完整的家是非常難得和幸福,女性穿著圍裙,象徵他們家擁有舒適的廚房,能為家人提供足夠的食物,而且,當時的生活環境較貧窮,女性沒有太多金錢購買衣飾,希望好好保護衣服,後來更變成潮流服飾之一。」不過,隨著愈來愈多女性出外打工,五十至六十年代後,圍裙逐漸變成年長女性才穿著的家常衣服。

Ad Block


她們的家傳之寶
在Morgan收藏的圍裙中,不乏逾百年歷史的珍藏,但她最珍而重之的,卻是別人轉贈的家傳之寶。「自從大家知道我收藏裙圍後,有些人會將家中的古董圍裙轉贈給我,希望我將它展示給更多人欣賞,當中很多仍保留原有的品牌紙牌,全新沒穿過,其中一位轉贈圍裙給我的朋友,她擁有很多已過世的姨姨留下來的圍裙,因為她生前在post office(郵政局)工作,每天都要穿圍裙,所以每周都去教堂外市集購買。」Morgan現時收藏的圍裙數量多達數百件,蘊藏無限人情味的,當然不止一件,連同非她擁有的古著圍裙,也許尚有成千上萬個,跟母親、兩代人的故事正等待我們發掘。

Ad Block
參與圍裙節的人都會穿上圍裙,打造出「自家製」的vintage造型。 巴拉瑞特圍裙節設有多個工作坊,教授基本縫紉技巧。 Morgan的媽媽亦鍾情於收藏古着圍裙,左圖為年輕時期,右圖為近照。 Morgan在墨爾本巴拉瑞特市開設的手工藝店「The Crafty Squirrel」。 巴拉瑞特圍裙節是Morgan與多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女性創辦。 1960年代出產的Clarkes全身圍裙。 1930年代的巨型愛心全身圍裙。 1930年代的亞麻布半身圍裙。 1960年代Dolly Varden 針織圖案半身圍裙 Dolly Varden是Charles Dickens 1839年的歷史小說《Barnaby Rudge》人物。 Dolly Varden的圖案較複雜,需花不少時間縫製。 1950年代的雨傘花邊女侍半身圍裙。 1950年代黃花手帕風格半身圍裙。 澳洲品牌「Taniwha」的1960年代出品──玫瑰花雙面半身圍裙。 美國品牌「Sahuaro」1960年代的加州地圖半身圍裙。 二十年代的手製針織半身圍裙。 1950年代品牌「Admiration Garments」出產的波紋花邊全身圍裙。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