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9-05-16 06:00:00

青少年應付學業工作身心俱疲 四成人處於「逆休息」狀態

分享:
學生生活壓力大,專家指應建立作息節奏。(資料圖片)

學生生活壓力大,專家指應建立作息節奏。(資料圖片)

現代人生活繁忙,上課或上班、交際應酬、課餘活動,餘下睇電視、上網和打機等,一日48小時亦不足夠,有調查發現,近四成半受訪青少年為應付學業或工作而身心俱疲,同時約四成處於「逆休息」狀態,即怯於或抗拒休息,甚至於休息後感內疚。專家指,「逆休息」會增加精神壓力,青少年應建立日常的作息節奏,放下內疚感。

 

突破機構於去年10至12月期間,訪問1,221名10至29歲青少年,受訪者平均年齡為18.5歲,53.4%為中學生。調查指,受訪者平均每日睡6.6小時,比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建議少2小時。44%受訪者因應付學業或工作感身心俱疲,23.8%人指即使盡力,仍覺愈來愈難達到學習或工作要求。

調查反映普遍青少年處於「逆休息」狀態,43.1%人因「未做哂嘢,唔敢休息/玩」,怯於或抗拒休息,甚至於休息後感到內疚(39.5%); 有55.4%表示「雖然好攰,但驚休息會令我追唔切學業、工作進度」,57%指「當我休息時,會讓人認為我對讀書或工作唔夠認真」,28%指「有時候,我認為休閒玩樂浪費時間」。

應屆文憑試考生譚同學表示,於今年2月底自修假期(study leave)期間,平均每天溫習12小時,並會用盡每一分一秒,若休息過長,就感到內疚;而當未能完成當日溫習目標,晚上更忍不住哭泣。
 

(林俊杰)

(林俊杰)

突破機構研究幹事林俊杰表示,調查結果反映青少年對休息有負面傾向,認為讀書及工作比休息重要。但他指,青少年長期處於「逆休息」狀態,即要「有條件」下才會休息,及貶低休息價值,會加劇他們的精神壓力。突破機構高級心理輔導員廖暉清指,青少年會以成績好壞建立自我價值,建議家長應向子女表明,無論成績如何,都會重視他們,又指青少年應建立休息節奏及有適當的休閒活動,提升快樂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