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03-26 04:30:00
日報

海洋生態 禁拖網捕魚2年半 海底棲生物增兩倍

分享:
梁美儀(中)與研究團隊展示拖網禁令實施後部分香港水域的漁獲。

梁美儀(中)與研究團隊展示拖網禁令實施後部分香港水域的漁獲。

拖網捕魚所經之海床,生命殆盡,難以復元如初。政府於2012年底起禁止於本港水域拖網捕魚。本地一項跨院校研究發現,措施實施2年半後,本港水域的生物多樣性得到重大改善,其中海洋底棲生物數量平均增加逾2倍;捕食性蟹類在本港東部海域增加5倍,在西部海域更大幅增加逾12倍。
 

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化學系講座教授梁美儀,與本港3間大學學者的研究團隊,在2012年6月(即拖網禁令生效前)及實施拖網禁令2年半後,研究28個本港水域點,並從每個水域採集5個沉積物樣本。分析禁令實施前後的研究結果,禁令實施後,水體中懸浮固體的平均含量減約25%,而表層沉積物中總有機物的平均含量增加約29%,反映對海洋底棲生物棲息地的干擾減少。


底棲物種數量及種類顯著增加
研究又發現樣本中海洋底棲物種種類平均數目從27.5種增加到48.3種、升75%。在每0.5方米的採樣區域中,所有底棲生物的平均數量從253隻增至848隻,增逾2.3倍,在多毛類蟲和雙殼貝類中尤其突出。 

至於魚類與甲殼類多樣性均回升。每平方公里的抽樣區域內,東部水域的平均捕食性蟹量從2004年的86隻增至2015至2016年的516隻,升5倍,而西部水域的捕食性蟹量從157隻新增到2,101隻,升逾12倍。

梁美儀表示,研究成果令人振奮,認為措施作出了成功的漁業管理範例,希望其他國家,特別是熱帶國家,能參考上述研究結果,共同禁止破壞性拖網捕撈活動。

Ad Block

由於須對大量樣本進行物種鑑定和數量檢測,這項研究於近期才完成,並已發表在《生物學通訊》。研究獲資助局批出730萬港元資助,並再獲得環保署資助120萬港元,於今年夏天再次進行相關研究。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