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08-16 04:30:00
日報

醫療解碼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不宜開胸 改做TAVI增存活率

分享:
(林俊源攝)

(林俊源攝)

心臟心瓣出問題多要在「心口捱一刀」,長者或因體弱不能動手術。伊利沙伯醫院自2010年起引入微創的「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為不宜做開胸手術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於大腿內側的股動脈以導管導入網狀金屬人工心瓣,至今年6月已做了258宗TAVI手術,患者存活率增三成半至五成半。但院方稱,文獻顯示TAVI手術的人工心瓣僅約8至10年「壽命」,之後或需更換,故暫只為長者及開胸手術風險高出某水平的人選擇這手術。
 

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的病徵包括心絞痛、暈眩、休克和走路時氣促等,嚴重者坐下或躺下亦有氣促,但一般長者常有這些情況。伊院內科(心臟科)顧問醫生及心臟科主管李耿淵(大圖中)坦言,患者普遍較遲求醫,有病徵後數個月至半年後才求診,錯過治療的黃金期。他續指,這類患者一般做開胸手術更換新的心瓣,此手術需全身麻醉,傷口長逾10厘米,手術後需留院1至2星期,胸骨要約一年才完全復原,心臟功能已轉差的患者或體弱長者均不宜做開胸手術。但患者如不做手術,2年後的存活率平均僅五成,5年後更跌至兩成。

伊院在11年前引入TAVI,患者只需局部麻醉,由股動脈插入導管的傷口直徑僅4至5毫米,最快手術翌日可出院。李指,手術成功率達99.6%,據伊院數據,接受TAVI的患者2年後的存活率達八成半,5年後亦達七成半。

87歲陳敏能是全港第二個接受TAVI手術的患者,他憶述病發當日上斜路途中突然氣促,到急症室求醫,原以為取藥便可離開,其後確診有嚴重主動脈瓣狹窄。知悉要做新手術亦「十五十六」,但認為何妨一試,手術後至今「無病無痛」,疫情前維持每日游泳習慣,至今都「好夠氣」。李耿淵是陳敏能的主診醫生,指陳伯伯當時已76、77歲,心臟功能已轉差,被評為不宜做開胸手術,故嘗試為他做TAVI。

Ad Block

對於TAVI會否取代開胸手術,李耿淵指,TAVI尚屬新技術,現有文獻記載人工心瓣僅約8至10年壽命,之後或要更換,而開胸手術的新心瓣壽命可達10至20年。伊院暫會為患者作風險評分,病人做開胸手術的風險分數如高出某水平,才會建議以TAVI代替開胸手術。

現時開胸手術在公營系統,病人只需支付每日逾百元住院費及藥費等基本費用,TAVI手術費涉26萬至30萬元,但若患者經評估後被認為不宜開胸,醫管局仍會全額資助,另關愛基金亦會資助部分合資格患者的手術費。

Ad Block

伊院現有共4名醫生可施TAVI手術,另有2名現正訓練中,瑪麗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亦有醫生可負責手術,李更希望未來可將手術加快至1小時內完成。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